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超50城出台示范政策 多种驾驶共存模式会是智能驾驶未来方向吗
发布时间 | 2024-07-22 09:24:51    

  “在年前公司高层会议上,我们认为5年内自动驾驶出租车不会大规模落地,没想到如今已成行业风口。”武汉一家出租车公司负责人对潮新闻记者如是说道。

  最近一段时间,自动驾驶“上路”提速。“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公布,杭州联合德清、桐乡以联合体形式入选;深圳计划年内推广20台自动驾驶公交车、广州无人驾驶清扫车已正式“上岗”……

  在智能网联汽车这条赛道上,新一轮的城市竞争正悄然展开。

  超50城出台示范政策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大力支持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发展。

  2021年5月,住建部、工信部先后确定北京、武汉、深圳等16个城市为“双智”试点城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自“双智”建设启动以来,各城市积极推进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自动驾驶示范应用等。

  2021年11月,北京发布《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北京拥有自动驾驶测试车辆超过千台。

  深圳在2022年6月发布全国首部智能网联汽车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随后,上海、江苏、杭州等多省市也已制定自动驾驶相关地方立法。

  早在2022年8月,武汉也发布《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放宽对远程安全员的要求。截至2023年底,武汉自动驾驶测试道路突破3378.73公里,覆盖12个行政区,辐射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

  越来越多的城市也正加入到无人驾驶试点中来,潮新闻记者不完全梳理,目前全国已超50个城市出台自动驾驶试点示范政策。

  多位业内专家向潮新闻记者表示,随着政策的驱动以及标准体系的完善,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建设已进入快车道。在智能网联领域,自动驾驶是最热门的应用之一。

  试点探索自动驾驶商用

  日前,工信部等五部门公布“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北京、广州、深圳、济南、浙江省杭州—桐乡—德清联合体在内的20城(联合体)入选。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

  所谓“车路云一体化”,是一种将车辆、道路基础设施以及云计算平台紧密结合的智能交通系统。。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车路云一体化”是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发展的关键,试点名单的公布,将助推智能驾驶由小范围测试验证加速迈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在广州,截至今年7月15日,已公布七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目前,广州有15家运营主体开展测试和运营,开放测试道路涉6个行政区,仅小马智行在广州南沙区就投放1000多个站点。

  在济南,无人驾驶清扫车、无人驾驶公交车、无人驾驶快递车、无人驾驶收割机……一大批无人驾驶也被应用于各种场景中。

  在深圳,首条自动驾驶公交线路有望于7月底开通运行。届时,自动驾驶公交车运营场景将涵盖地铁站、商圈、居民住宅区、中央商务区等场所。

  另外,近期多地“车路云一体化”示范项目也在密集启动。北京公布近百亿元的“车路云一体化”新基建项目规划;鄂尔多斯1.05亿元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示范项目获得备案;杭州、沈阳等多地相关项目也已启动招标。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研究显示,预计2025年、2030年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为7295亿元、25825亿元,产业发展将推动中国经济增长。

  多种驾驶共存是未来方向

  近期,多家券商在研报中均指出,自动驾驶行业已在应用和政策等多个方面获得支持,2024年有望成为行业的爆发元年。

  在业内专家看来,实现真正的智能汽车,“车路云一体化”是重中之重,在单车智能的基础上,增加路测感知,车端、路端数据相互补充、形成协同,让聪明的车行驶在智慧的路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骏指出,单车智能是“车路云一体化”的基础,“车路云一体化”能够为车辆提供赋能。“‘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提供数据规模和数据类型,通过获取路侧场景数据,对车端数据形成有力的补充,促进数据开发与运营,开发出更高质量的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模型。”李骏告诉潮新闻记者。

  当前,全国共建设了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开放测试道路32000多公里。随着开放区域逐渐扩容,当交通场景日趋复杂,自动驾驶汽车商用带来的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

  尚未搭建完备的系统架构、基础设施建设“碎片化”……“当前的自动驾驶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杨晓光在接受潮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

  杨晓光分析,从技术层面看,当开放区域逐渐扩容,交通场景日趋复杂,无人驾驶汽车商用带来的问题必将增多;从法律层面来看,当前急需明确新型驾驶模式下相关主体的法律义务和建立相关的事故处理体系。

  他认为,从趋势来看,未来的交通,应是无人驾驶、辅助驾驶和人类驾驶等方式共存的混合状态。

  “这项工作非常复杂,产学研各方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一窝蜂地推进,否则将欲速则不达。”杨晓光说。 

来源:潮新闻    | 撰稿:郑信鸿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