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浙商 > 浙商热点 新闻详情 A- A+
探访全国最大浙贝母主产地 绝大多数采用无硫化加工
发布时间:2016-05-16 15:48:31    

 

 

农民正在采收浙贝母

  宁波鄞州区章水镇,距宁波市区30多公里。300多年来,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每到立夏时节,就会把带着天地雨露精华的浙八味之一的浙贝母,回馈给辛勤耕耘的贝农们。近万亩种植面积、年产干贝1450吨、占全国总量1/3,这让鄞州区成为全国最大的浙贝母主产地。
  
  然而,已连续六七年,每逢鲜贝母采收季节,这片土地总会被“含硫浙贝母”的疑云所笼罩。就在不久前,又有新闻报道称,因使用硫磺熏蒸过的浙贝母作为原料,一些成品药被检测出较高的含硫量,其中不乏知名药企。
  
  连日来,作者奔走在鄞州区章水镇、鄞江镇、龙观乡的田间地头,对话贝农、采购商和当地监管部门,探寻风口浪尖下浙贝母的未来之路。无硫与含硫、市场与监管、成本与收益,无疑,权衡考量下,鄞州的贝农们有过徘徊和踟蹰,但随着市场的理性回归、监管的日益严格,目前绝大多数浙贝母都已采用无硫化加工。
  
  田间地头,未闻硫磺味
  
  西依四明山,气候温润,作为浙贝母的主产地,章水一带自清代康熙年间,便开始人工种植浙贝母,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其中,章水镇樟村村的浙贝母,还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现场综合评审,获得原产地标记证书。一颗颗灰白色的浙贝母,亦是鄞州西部山区农民的传统经济作物和收入来源之一。
  
  5月,正是章水镇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节。公路两旁的田地里,贝农们正忙着采收成熟的鲜贝母。甚嚣尘上的浙贝母含硫疑云,并没减缓他们劳作的速度。江南多雨潮润,离开土壤的鲜贝母,放不久就会发霉。从采收到烘干再到成品,贝农们只有一个月的时间。
  
  一位贝农告诉作者,曾经每到此时,章水镇的公路两侧和田间地头,总会有不少用编织袋或塑料布搭起来的小棚子。这些简易小棚,就是用来硫磺熏蒸浙贝母的。鄞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管科科长张伟东回忆说,往年此时,只要来到这里,就会闻到一股硫磺的味道,“就像过年时,放完鞭炮以后的那股味道。”
  
  用硫磺熏蒸浙贝母,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鲜贝不宜存储,因此,最初的浙贝母加工方法,是用贝壳粉或石灰粉加工成“灰贝”,但这种工艺的成本较大,效果也不佳。20多年前,用硫磺熏蒸浙贝母,作为一种新的烘干技术,在贝农中得以推广。
  
  作者查阅资料发现,1994年出版的《浙江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就在浙贝母标准中写入了“硫磺熏制法”。不过,2005年版《浙江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及2010年版《中国药典》,已经取消了这种加工方法。
  
  大约六七年前,与贝农们世代相伴的浙贝母,带着“含硫量超标”等字眼,开始频频出现在报纸和电视上。2011年,鄞州区出台规定,要求加大对浙贝母的质量控制,严禁生产、经营、使用经硫磺熏蒸的浙贝母。一时间,贝农们风声鹤唳,只好拆掉小棚子或将它隐匿在房前屋后。
  
  “现在不允许用硫磺熏蒸了,监管部门经常来查。我们采好的鲜贝母,除了拿到大户那儿烘干,就在自己家里切片晾晒。”章水镇樟村村徐家自然村贝农王洪芬说。
  
  连续三天,作者来回奔走在章水镇、鄞江镇、龙观乡,确实没有闻到硫磺的味道。
  
  打破惯性,监管在发力
  
  浙贝母的收购价,每年都有波动,一直以来,贝农们都习惯将产品保存起来,在价格高位时出售。因此,浙贝母的保存期越久,贝农就越有主动权。硫磺熏蒸浙贝母,就具备加工简单、品相好、易保存、效益高等诸多优点。
  
  鄞州区一家浙贝母加工企业的负责人告诉作者,硫磺熏制贝母的成本较低,1.5公斤左右鲜贝就能加工成0.5公斤干贝母,而无硫则需要2公斤鲜贝母才能加工成0.5公斤干贝母。此外,硫磺熏蒸的浙贝母,可保存5年至10年,而无硫加工的浙贝母,按工艺水平仅能保存3年左右,“一些散户工艺水平不高,大概只能保存几个月。”
  
  为打破20多年来的惯性,让浙贝母重回无硫时代,在鄞州区出台“禁硫令”后,2013年,原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禁止生产、经营、使用经硫磺熏蒸浙贝母的通知》,要求全市相关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重新对浙贝母供应商进行一次审计,同时要求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按法定标准加强对浙贝母的质量控制等。
  
  就在当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增补本)亦做出新的规定,中药材及饮片(山药等10种中药材除外)的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过150mg/kg。浙贝母并不在山药等10种中药材之列,也就是说,它的含硫量不得超过150mg/kg。
  
  对当地的贝农而言,硫磺的味道熟悉不过,并不令人生厌。一些贝农甚至认为,硫磺熏蒸的浙贝母,存放一段时间后,二氧化硫含量自然就降下来了。然而,据了解,硫磺熏制的浙贝母,二氧化硫残留量高达2000mg/kg,存放1年后,二氧化硫含量依然高达1000mg/kg,即使存放3年,二氧化硫含量还有400-500mg/kg,大大超出国家规定150mg/kg的标准。
  
  这些年,在加强生产监管、堵住加工漏洞的同时,鄞州区还出台了无硫浙贝母无硫加工扶持政策,鼓励本地企业进行浙贝母无硫化生产,并对本地企业收购本地产鲜贝母进行无硫化加工者,由区财政给予适当经济补助。要求各相关乡镇在区农发基金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补助无硫化初加工。还免费发放了一批切片刀,鼓励农民进行无硫加工。
  
  历经四五年的监管和整治,曾遍布鄞州西部山区的简易小棚,终于消失不见了。章水镇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作者,目前全镇绝大多数浙贝母,都是通过无硫化加工后,才进入市场的。
  
  贝母之痛,根治靠市场
  
  硫磺熏蒸浙贝母,作为曾被广泛使用的加工方式,如今要在短时间内转变,谈何容易?在鲜贝母的烘干上,尚未出现更好的替代技术;在市场的供应端上,采购商依然青睐“颜值”更高的干贝母。而让贝农们在无硫和含硫之间逡巡不定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市场价格。
  
  据了解,前些年,无硫浙贝母和含硫浙贝母的市场价格,并没有拉开差距,甚至出现过含硫浙贝母价格高于无硫浙贝母的情况。从2015年开始,无硫浙贝母的价格明显上升,差价大时,含硫浙贝母的价格,仅有无硫浙贝母价格的一半。
  
  相比于媒体的报道,贝农们更关心的,依然是每年的收成和市场的价格。“只要无硫浙贝母的价格合理,我们肯定不会再用硫磺熏蒸。”王洪芬坦诚地说道。在朱梅村,当作者询问一位正在地里收割的贝农,今年会不会用硫磺熏蒸浙贝母时,他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
  
  2015年,作为浙贝母的两大主要产地,鄞州区和磐安县签署了推进浙贝母产业发展协作备忘录,协同打击跨区域非法收购销售含硫超标浙贝母的行为。
  
  当地一位浙贝母收购商,在磐安浙八味中药材市场设有摊位,他告诉作者,磐安的市场从5月8日开市起,便不允许销售含硫浙贝母了。他表示,浙江等监管较为严格地区的药企,早在两三年前,就已不再向他收购含硫浙贝母。但在一些监管相对薄弱的地区,含硫浙贝母依然有市场。
  
  浙贝母的市场,并不只在浙江。无硫浙贝母,需要监管的引导,更需市场的呵护。

来源: 浙江在线    | 作者:陆遥    | 责编:徐攀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