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浙商 > 政策解读 新闻详情 A- A+
温州金改四周年:从金改“12条”到金改“新12条”
发布时间:2016-03-28 16:34:07    

  2016年3月28日,温州获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四周年之日。“温州台州丽水三地金融劳模话金融改革”活动将在温州召开,防范金融风险教育大型广场活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论坛也即将召开。

  温州金改四年,已为全国金融改革作出大量创新探索。曾经的“温州试点”,变成“温州经验”抢眼。

  从金改“12条”到金改“新12条

  在温州注册成立的光大金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最近已经启动业务。这是我国首家注册成立的地级市“坏账银行”,注册资本金10亿元,将致力于金融不良资产打包收购和处置。

  自2012年3月28日中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以来,类似“光大金瓯”这样在温州出现的“全国首家”金融机构,已经见多不怪。到2015年底,温州实施的“全国率先”改革项目,总计达到了15项。

  温州金改实施之初,并不为外界所看好。甚至有专家公开质疑,温州推行金改是否有意义。因此作为探路者,温州这四年埋头赶路。按照国务院确定的12项改革任务,以破解“两多两难”(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为目标导向,以构建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资本市场、地方金融监管“四大体系”为基本框架,一方面壮士断腕、刮骨疗伤;另一方面培元固本、补血复活。

  四年金改,可分两个阶段。2012年起实施的12项改革任务,可称为“温州金改1.0版”。到去年3年期满,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都已得到实施,有效推动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三对接三升三降”。“三对接”即推动民间小资本与大项目大产业有效对接,促进银行大资本与小微企业对接,最终实现各类资本与经济转型升级有效对接;“三升三降”,即民间资金转化为产业资本的比重、小微企业融资覆盖面和满意度、民间借贷风险管控能力明显上升,企业融资成本、地下金融比重、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明显下降。

  然而,传统金融体系导致的“两多两难”依然考验着温州。为了金改更接“地气”,从宏观向高水平、新领域、深层次的微观拓展,2015年3月24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意见,浙江省政府同意实施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出台,即为金改“新12条”,可称为“温州金改2.0版”。

  供给侧方面打出“组合拳”

  温州金改的启动,源于温州金融体制存在“三个不协调一个缺陷”。即:地方金融发展与国家在温州金融机构的发展不协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不协调;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例与金融间接融资的发展不协调;地方金融监管体系有缺陷。因此,温州在金融供给侧方面打出了“组合拳”。

  针对以往温州中小企业短贷长用、杠杆高企的状况,该市开展“增信式”“分段式”“年审制循环贷款”等还款方式创新,累计转贷1422亿元,实现小微企业还款与续贷的无缝对接;率全省之先出台《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银行合理授信,规定“小微企业授信银行不超过3家(含),大中型企业授信银行不超过5家(含),集团企业授信银行不超过8家(含)”。

  针对一直以来温州实体企业融资结构单一、融资成本高企的状况,该市编制发布“温州指数”,为民间借贷双方搭建起信息传递的桥梁,提升民间融资价格透明度;引导民间借贷逐步从“熟人社会”向契约化的经营性借贷发展。截至2016年2月末,累计备案民间借贷超过300亿元,占全市民间借贷总规模近40%;规范民间借贷服务,温州先后设立7家民间借贷服务中心、5家独立备案中心和1家民间财富管理中心,为民间借贷活动搭建规范化平台;引导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度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积极对接资本市场。

  针对金改前温州担保网复杂、风险企业增加的状况,按照“企业担一点、银行让一点、政府帮一点”的思路,积极探索担保链化解的实践之路,至2015年末温州接受3家以上企业(含)担保、且自己也有对外担保的企业,从最多的2012年末下降了57.9%;加大信贷保障,温州信贷投放在2012~2014连续三年“断崖式”下滑之后出现较为明显的企稳回升,2015年同比增长3.96%,新增金融业融资规模1224亿元;深入开展“构建诚信、惩戒失信”专项行动,累计将185个失信对象分五批次在市级媒体进行公开曝光,40家涉嫌逃废债务企业列入约谈,90个失信对象列入公安打击;公安部门连续数年开展“治赖追逃”专项行动,共抓获逃废债上网逃犯732名。

  针对民间债务风险向金融债务风险转化的状况,分类处置风险企业,全力化解不良资产;搭建金融信息、政府信息、民间信息“三位一体”的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平台,逐步完善“温州民间借贷登记备案管理系统”;发行3期“幸福股份”和1期“蓝海股份”,诸如此类的直接融资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平台超过540亿元,有效拓宽民间资金投资渠道;探索民间融资立法,出台全国首部地方性金融法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率先成立地方金融管理局;建立金融监管和金融审判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司法与金改形成联动机制等。

  金改四年 “温州经验”持续输出

  时至今日,温州金融运行进入筑底回升、增长蓄势阶段,不良贷款爆发势头减弱,企业新出险数逐步降低,向好态势基本明晰。

  利率和民间融资,是最影响公众获得感的金改指标。数据显示,2015年末,温州全市银行贷款平均利率为6.04%,民间融资综合利率为18.65%,比2011年末分别下降2.62和6.79个百分点,已实现连续三年下降;根据《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契约”撮合资金占温州民间融资比重,已经从金改前不到5%提升至20%左右。

  四年来,温州已经有“温州指数”监测网络、金融综合统计、民间借贷“阳光化”、拓宽民间资本投融资渠道、“三位一体”农村互助组织、推动民间融资管理立法、隔断“两链”风险传导、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民营银行设立等九个方面的举措探索成功,在全国或者全省部分地区获得复制推广。

  “温州经验”开始持续输出。温州信贷投放企稳回升,不良资产处置加速,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爆发;大胆试水金融服务新模式,普惠金融覆盖面大大提高,金融保障有了“温州探索”;小微企业有政府增信“撑腰”,大中企业到资本市场“掘金”,企业融资难有了温州“新解法”;民间融资实现规范化和阳光化,形成地方金融监管的“温州样本”。

  “金融综合改革方面,今年继续做好探索、深化、提升三篇文章,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力度。”温州市金融办主要负责人介绍,今年将探索区域资本市场保荐人机制,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并努力推动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等一批地方金融相关机构设立。

  实体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液。温州城市活力,已随金改推进逐渐找回。

  温州金改“全国率先”项目

  全国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城市

  首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资本管理公司

  首创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搭建民间借贷综合服务平台

  成立全国首个地方金融管理局

  首创开发民间金融组织非现场监管系统

  首创民间融资立法,成全国首个地方金融监管执法类别城市,并开出全国

  首单民间融资执法行政罚单

  首创“温州指数”,引导民间融资利率市场化

  首创发行小额贷款公司优先股和定向债

  发行全国首单副省级以下城市保障房私募债

  首创“地方发、地方用、地方还”的“幸福股份”和“蓝海股份”模式

  成立全国首个地级市人民银行征信分中心

  全国首批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试点城市

  首创“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

  乐清、瑞安成全国首批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地区

  全国首个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的地级市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 作者:    | 责编:李斌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