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浙江 > 湖州 新闻详情 A- A+
事关开学疫情防控 湖州这两个部门发布重要提醒
发布时间:2022-02-12 09:43:19    

   开学在即,2月10日,记者从湖州市教育局了解到,为确保春季学期开学顺利、师生平安,近日,该局下发通知,就做好春季开学阶段疫情防控提出了八点要求。

  1、制定开学方案

  学校应按照“一校一策”和“错区域、错层次、错时、错峰”的返校原则,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和属地防控要求,对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等文件,完善开学疫情防控方案、开学要求和各项健康管理制度。

  2、严格人员排摸

  师生员工返校前,应向学校提交《健康申报表》、行程码和健康码的截图,由班主任及相关负责人审核。学校要全面排摸返校师生的健康状况和行动轨迹,密切关注国内最新疫情,重点排查寒假期间有境外、国内中高风险区域旅居史的师生员工情况。根据排摸和健康申报情况确定开学返校人员名单,相关信息提前告知全体师生,并按以下几点要求落实核查:

  ①在国(境)外留学生原则上暂不返校,在国(境)外外籍教师根据“非必要不返校”的原则从严审批;

  ②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以及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旅居史的师生员工暂缓返校,待全域转为低风险区和“三区”解除后,持 48 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绿码并查验防疫行程卡返校;

  ③14天内在省外低风险地区以及省内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所在县(市、区)其他区域的师生员工,持 48 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绿码并查验防疫行程卡返校。

  3、接种新冠疫苗

  按照“应接尽接”的原则,符合条件的师生员工应及时接种疫苗。继续做好3—17周岁学生新冠疫苗接种和教职员工加强针接种工作,原则上,新招员工必须接种过新冠疫苗,加快构筑全民免疫屏障。

  4、组织开学检查

  学校要对照《湖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春季开学安全工作检查的通知》,于2月14日前完成自查自纠。要提前做好疫情防控所需的设施设备及物资储备,按规定在校内设置相对独立的健康留观室(点)、临时隔离点等场所,配备消毒剂、口罩、手套、体温检测仪、洗手液等防疫物资。市教育局将在开学前组织一次拉网式的安全大检查。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疫情防控条件不达标的学校不得开学。

  5、强化校门管理

  校园继续实行封闭化管理,无关人员和车辆不得进校,师生员工个人快递、外卖原则上不入校。校园继续实行“测温+健康码+行程码+实名登记+戴口罩”的访客登记和健康监测制度。

  6、开展环境整治

  开学前各校要开展校园环境卫生整治与预防性消毒工作,特别做好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垃圾箱房、电梯、阅览室和隔离区域等重点场所的卫生消毒和通风工作。

  7、加强教育提醒

  各校要加强生命健康、卫生防疫和安全防护教育。广大师生、家长要尽量避免从境外和国内外中高风险地区邮购、快递物品,尽量避免自行网购、代购、海淘进口冷链食品和进口水果。倡导少扎堆、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一米线、公筷制、分餐制、文明咳嗽等健康行为。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家长或班主任,就近就医,主动配合进行健康监测、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学校。

  8、完善防疫机制

  各校要健全校园疫情防控体系,全面细致落实“人、物、环境”同查、同防和多病共防等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细化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和校园健康管理制度。强化防控常态化管控机制、家校心理危机联动机制、学校卫生规范管理机制、最小单元格管控机制与部门联防联控管理等五大机制。

  当天,针对即将到来的返学返岗高峰,湖州市疾控中心也发布重要提醒,返岗返学人员大多来自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大量外出务工、节后返岗返学人员出行致使大家聚集机会增多,人员接触频繁,疫情传播风险较大。近期我国多个地区发生本土病例,疫情仍然有扩散外溢的风险。尽快接种新冠疫苗很有必要。

  湖州疾控提醒,18周岁及以上接种2剂次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或1剂次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6个月后的市民朋友,请就近在疫苗接种点积极预约完成加强针接种;3-17周岁人群基本为在校学生,家长和学校应及时督促学生及时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给学生、老师带来安全有保障的学习、工作环境;老年人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的高风险人群,所以老年人仍然是接种新冠疫苗的重点人群。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 撰稿:辛文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