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浙江 > 杭州 新闻详情 A- A+
昔日城中村 今看凤凰涅槃留下金鱼井
发布时间:2021-10-19 10:11:51    

   近日,西溪路上的杭城最美安置房建设有了新进展!

  人字形的房顶,大块落地窗,白墙外是一排排整齐站立的景观树……这几幢江南水乡民居模样的房子,是西湖区留下街道金鱼井社区的回迁安置房。曾经乱搭乱建,卫生、交通、环境等问题突出的城中村,升级为36幢“小洋房”,成为居民理想中的家。

图片 1.png

  源起宋朝,金鱼井文化底蕴浓厚

  金鱼井社区南靠西湖群山,北望西溪湿地,东与东岳社区相邻,西与杨家牌楼相接,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留下街道东部,沿西溪路两侧,约一里长的路段间。社区以驻地金鱼井得名。原金鱼井村131户,500多名村民,2002年1月撤村建社区,面积1.05平方公里,下辖原金鱼井村、花坞果园、药物研究所、花坞新村、和庄、化工院6个居民小区。那时常住人口有505户,1800多人,外来人口7000多人。

  金鱼井社区历史悠久,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在宋代时有辇道经过这里,辇道上有南宋时开凿的古井。《西溪梵隐志》金鱼井亭载:“亭三间,旁有金鱼井,梁材柱础,跨辇道而翼然。”据传,古井放养金鱼,嬉戏翔游,宋高宗每年携朝廷官员去余杭洞宵宫祈神,路经此井,必驻留观赏,故名金鱼井。距古井百米之远,辇道的遗址上有一座古桥,桥梁上刻有“八字桥”“光绪年间重建”的字样,这是西溪辇道上的一座古桥。金鱼井社区除了金鱼井、八字桥的历史遗迹外,它在杭城名闻遐迩,还有和直落坞有关的典故。直落坞谷深清幽,水洁山碧,鸟声远闻。地坡上长满碧绿的花草,山坞古木林深,山腰至山脚,茶树满岗,翠竹青青,气势雄伟,青翠挺拔。就在这秀丽的山坞里,它的北口林家蓬,是林氏五义士遇难处,“林氏救赵”的故事,在西溪民间流传近千年。

  脚踏实地,金鱼井打下经济基础

  原金鱼井村在1956年为东岳乡金鱼井农村合作社,1958为留下公社东岳管理区金鱼井大队,1960年并入杭州花坞果园,1970年划出花坞果园成立金鱼井大队。1975年开办了金鱼井村第一家村办企业金鱼井拖拉机修配站(后改为杭州花坞汽车修配厂)。1975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10.76万元,农民的生活有了经济来源基础。到1982年开始把农田、茶地分到各户,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时发展村办企业。1985年金鱼井革命委员会的称呼改成了金鱼井村民委员会。1996年70%农田实行集约型承包制,1996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45.43万元。2001年12月8日金鱼井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宣告成立,从此金鱼井的集体资产量化到本村农业户口461人的股民手中,共量化资产总额为1182.14万元,同时对集体企业进行了企业改制。

图片 3.png

  整村拆迁,是蜕变更是民生福祉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民自建房不断翻新,改扩建,原来的自然村,都是居民们自建房,没有规划,每家每户各建各的,风格不一样,颜色不一样,房子的高低不一样,乱搭乱建到处都是。楼与楼之间左右间距不到1米,前后间距不到5米,楼内飞线满天,楼外污水横流,消防通道堵塞,可以说一旦有一户人家着火,消防车根本开不进来,生命通道得不到保障。

  曾经,“脏、乱、差”是金鱼井人记忆的“三字经”。

  务实勤勉的金鱼井人,用三年时间,让自己的家园完成了“凤凰涅槃”,从脏乱差到最美安置房,从乱象众生到网红打卡点,亲手让金鱼井上演了一场举世瞩目的“西湖奇迹”。

  2017年,作为“美丽西湖行动”的一号工程,西湖区举全区之力推进西溪路(古墩路-杨梅山路段)整治。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沿线城中村整治行动。作为“美丽西湖行动”主战场的金鱼井社区,金鱼井的整村拆迁是硬任务,集体和个人经济发展是硬道理,居民的幸福指数提高是硬目标。2017年3月28日启动拆迁,以雷霆之势推进,全力打好这场硬仗和苦战,用28天时间不留遗憾拿下了全村131户整村拆迁任务。2017年6年1日,全部拆平。

图片 4.png

  严要求建设,拆迁安置房美得像艺术馆

  金鱼井拆迁安置房,36幢,616套。以最严要求打造最美民生工程。从设计初稿到最终的定稿方案,前后反复沟通和改动,前后将近一年时间。拥有南宋的颜,现代的“芯”。这个新中式风格建筑群,美得像艺术馆。第一次路过金鱼井,很多人都觉得,它像一座极具格调的艺术馆,有着独特的建筑肌理。

  在金鱼井社区回迁安置房正式建设前,原金鱼井村128户村民推选了陈建中、俞永木、葛顺云、陈乃弟、陈永明5位村民,组成五人监督小组。五位老同志既是监察信息员,又是安置房质量监督员,负责房屋质量和廉情直报。从2018年5月15日安置房正式开工建造以来,全程监工,肩负着整村的希望。为了推进安置房建设过程中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建议,深入现场检查施工质量,一丝也不敢懈怠,风雨无阻守在工地上,几乎成了“全职监工”。

  “只要工地不放假,我们就不放假。”村民陈建忠表示,“有两位村民代表,一个住在余杭、一个住在临平,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出门,早上7点不到赶到工地,一直待到下午5点才走,就算中秋、国庆等节假日也轮流守值班。甚至好几回碰上重要的施工节点,比如地基承载力测试,还主动跟着工人们在工地上守到后半夜。”

  村民俞永木、葛顺云,今年都是75岁高龄了,看着一排排即将竣工的安置房激动不已,三年多来,风雨无阻在工地,一身尘土,他们说,“我们的回迁安置房建设的标准是很高的,大家看到这新房子也是比较满意的,希望能够早日住进新房。”

  这一最美民生工程,从2018年5月15日开工建设,到目前基本竣工。

  安置房南面,包括文化家园、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民生综合体项目,正加紧投入施工。

  安置房北面,西溪路以北金鱼井股份经济合作社以时不我待的姿势全速推进金鳞跃二期、三期正在加快提升改造,西溪路沿线金鱼井段商铺也正在全面提档升级。

图片 5.png

  建党百年,站在这一网红打卡点,回望初心,如何看待金鱼井这场持续三年的蝶变?

  无疑是“顶层设计”与“百姓需求”的契合与呼应。围绕“将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体人民”目标,金鱼井所作的努力,已经或正在变成老百姓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对这里的居民来说,堪称杭城“最”美丽家园的网红打卡点,这个美好社区散发出的巨大吸引力和凝聚力,将把越来越多人的“他乡”变为“家园”,真正把心留下。

来源: 中国网    | 撰稿:丁萨 通讯员 周锋 倪苗琴 郑静飞/图文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