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浙江 > 杭州 新闻详情 A- A+
迎峰而上 杭州一日
发布时间:2022-12-21 10:07:32    

   居家养“羊”、商场营业时间缩短、地铁不再熙熙攘攘……杭州又一次静了下来。

  这一次的安静,不同以往。有网友说,之前的三年,更多意义是“防疫”,从这一刻开始,才是真正的“抗疫”。

  骰子已经掷下,纠结再无多用,高峰甚至比我们想象中来得更快。然而,迎峰中的这座城市,仍在正常运转,每一个人,是另一个人的后盾。

  日与夜,普通又特殊。

  24小时,分秒必争。

  凌晨4点

  物流负责人张勇:

  72小时底线

  寒夜,张勇哈出的每一口气,都冒出白烟,他揉一揉眼睛,缓解肿胀和不适。这是他白加黑连轴转的第10个夜晚。

  作为浙江佳泰物流负责人,这些天,他几乎住在了杭州传化公路港的分拨中心里,手机似乎长在了身上。

  一箱箱退热类药品,从沈阳的药企,到达杭州传化公路港进行分拨。

  12月19日,市民来到杭州一药店内购药。摄影 马丁

  每个电话都在问,药到哪了?张勇也跟着急,隔段时间就刷下手机,查看货车定位,他自己都觉得好笑,“好像多刷几下,车能走得更快些。”

  72小时,这是一箱箱退热类药品,从沈阳的药企,经物流再配送到浙江各地医药公司的库房的时间。这也是张勇给自己的底线。

  凌晨5点,两道白光从分拨中心大门转过来,慢慢开进园区,张勇不由自主地迎上去,看清了熟悉的司机和车牌号,“到了到了,快来帮忙!”

  上午10点

  药店老板齐丽:

  尽快搬掉药房仓库里的“山”

  “来,先预防下。”

  噌噌给了记者两支中成药,走路“带风”的齐丽出现了。她是杭州九洲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的总裁,这几天的她风风火火,早上的一拨市民购药高峰过后,她立马开车赶到九洲大药房位于临平的仓库。

  仓库内“阳”的员工已经超过70%,而全国采购的药物这几天集中到达,“都堆成山了”。缺少人手,没有办法把这些药物第一时间送到顾客的手上。

  怎么办?在仓库里转了好几圈后,她把大家叫到一边:“今天安排一组人,必须把仓库里所有的‘四类药’全部理出来,优先送到门店。”

  所谓“四类药”,是指退烧、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类药品。

  “那也实在没有人配送了。”一位工作人员说。

  “各个部门人手都非常紧张。大家都已经持续超负荷工作,但物流的快速周转必须完成,所有后勤服务人员一起过来帮忙。要快。”齐丽当机立断。

  12月19日,杭州一药店工作人员在解答市民咨询。摄影 马丁

  怎样缩短仓库到门店的“最后一公里”?最大的挑战,不仅是药品采购难,同时还面临着员工不断“阳”了,无法在岗工作。

  “做好防护,人顶上去。”每个人都担起了职责之外的工作。很多员工每天都工作到晚上一两点,第二天继续高强度的工作着……

  回程路上,齐丽要带着人要去探店,她的后备箱里,塞满了药。

  下午2点

  家庭医生姚乐燕:

  手机24小时开机

  “有发热门诊,到晚上9点。”“热度高吗?家里有备退烧药吗?”“别急着来,万一没事,来做核酸的时候交叉感染了。”

  ……

  即使不坐门诊,仓促的中饭过后,文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治医生姚乐燕还是没能休息,她的手机不断响起,微信提示音也频频跳出。

  姚乐燕,文新街道1350位居民的家庭医生。

  “让没必要来医院的市民安心居家,让需要得到专业救护的患者尽快就诊。”这是姚乐燕对家庭医生的理解,所以,她的工作手机24小时开机,几乎不静音,随时接电话。

  姚乐燕的手机需要随时充电。“不算线上咨询的话,一天最起码50个问诊电话。”

  特殊时期,最晚的问诊咨询,会出现凌晨3、4点。前两天,一位原先住在文新街道康乐新村的年轻妈妈,给姚乐燕发来微信,女儿发烧,右耳疼痛,能否用头孢,“凌晨3点多钟,连续三条微信把我‘叮’醒了。”姚乐燕立马回复,判断是高热引起的症状,建议服用半包布洛芬,“效果不错。”

  5分钟,这是特殊时期家庭医生让一个家庭从焦虑转为安心的时间。

  但姚乐燕也有自己的焦虑:“我们中心医护人员几乎没有休息天了,医生也是人呀,现在医疗资源这么紧缺,我们还是希望市民百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家人也承担起照顾的责任。”

  又一个电话打进来,听筒那头传来声音:“姚医师啊,不好意思哦,知道你很忙的……”

  晚上8点

  外卖小哥张春付:

  运力值快被拉爆

  夜色已沉,这原本是杭州外卖晚高峰结束的时候,也是外卖小哥张春付的饭点。但此时此刻,他还骑着电瓶车,走在送外卖的路上。

  这已是他这段时间的常态。

  二十岁出头的他,已干了一年外卖小哥,早就习惯于每日从早到晚的跑单。以前的他,总觉得自己有使不完的力气;但现在,他感觉着实有些吃不消。

  翻一翻以往的订单记录,一趟最多送8单,这两天,他常常身上挂着12单出发,他打趣:“本小哥的运力值快被拉爆了。”

  张春付所在的美团龙翔桥配送站点,70名外卖骑手中已经有10余名骑手因疫情原因无法跑单。

  配送超时加上个别顾客投诉,让这位“00后”小伙的心理压力骤增,“昨天干完午餐高峰期,就很疲惫,索性回家睡了两三个小时。”

  “能顶多久就顶多久。”在空旷的地方换上新的口罩,张春付戴上防护手套,拿起2L的酒精喷壶往自己的外卖泡沫箱里喷了又喷。

  晚上9点,室外气温逼近零度,偶尔一阵寒风钻进衣领,让人忍不住打个寒颤。张春付又领了十来单,来不及多言,风风火火跨上电瓶车,又一次扎进漆黑的夜色里。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 撰稿:唐骏垚 吴佳妮 李睿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