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区位于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运河南端,地处长江三角洲圆心地,区域面积942平方公里,下辖5个镇、7个街道,户籍人口72.91万,常住人口136.4万。
2023年前三季度,余杭区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总量保持杭州第一。
余杭入选了杭州唯一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单位,获评全省唯一的全国“新时代政法楷模集体”,连续2年获评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考评优秀等次,连续3年夺得浙江科技创新最高荣誉“科技创新鼎”,再度实现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项“大满贯”。
打造创新活力之城的新中心
余杭着眼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创新人才蓄水池、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推动创新能级持续攀升。
之江实验室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良渚实验室、湖畔实验室、天目山实验室等创新成果密集形成,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4.55%,人才总量超过39万、人才工作连续13年领跑浙江。
坚持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双擎”驱动,充分发挥阿里巴巴、字节跳动、中电海康等数字经济龙头引领作用,2023年前三季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总量全省第一,网络零售额总量全省全省前列。累计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5家,其中第五批新增22家,数量省市第一;截至10月,余杭区共有上市企业33家。
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新中心
余杭高起点谋划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与城西科创大走廊和千年发展轴构成“两廊一轴”的发展空间新格局。
5000多年良渚文化、2000多年运河文化、1000多年径山文化和双千年古镇文化交汇互融,留下了三大世界级文化遗产。杭州亚运会火种在良渚古城遗址成功采集,留下了亚运经典余杭时刻。
余杭孕育了沈括、章太炎等诸多先贤大家。数字文化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集聚众多文化领域头部企业和项目,创新创业和奋发拼搏成为新时代余杭人文精神新动力。
打造生态文明之都的新中心
余杭山水林田湖草兼备、城靓村美景秀宜居。“径通天目”的大径山是杭州西北的重要生态屏障,“集天目万山之水”的东苕溪穿境而过,西溪湿地、和睦水乡、南湖等湿地资源星罗棋布。余杭深入践行“千万工程”,打造村居环境优美、产业兴旺发达、人民生活富裕的锦绣乡村,着力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
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新中心
余杭区位交通优越,拥有“轨道上的长三角”重要节点工程——杭州高铁西站枢纽,以及密集的地铁、高速和城市快速路网。北航中法航空大学、中国美院(良渚校区)、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余杭第一中学、天元公学,浙大一院总部、浙大一院良渚分院(区第一人民医院)等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和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让全区人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未来,余杭将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切实扛起大区要为省市大局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纵深推进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奋力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的头雁风采。
来源: 潮新闻 | 撰稿:施雯 唐骏垚 共享联盟·余杭 徐颖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