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南湖区大桥镇,刚从大棚里采摘的葡萄被打包装箱后,一枚碳标签被贴在了包装盒上,从而完整还原了这箱葡萄的碳排放“足迹”。
在当天举行的阳光玫瑰碳标签发布会上,浙江农林大学教授、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分会委员王懿祥说:“作为全国首枚水果行业碳标签,它掀开了水果行业低碳发展的新篇章,将领跑水果行业低碳潮流。”
“种了30多年葡萄,头一回知道葡萄种植也可以低碳,水果还能贴上碳标签。”刚刚拿到碳足迹证书的嘉兴市绿江葡萄专业合作社社长朱屹峰说,大桥镇是浙北最大的葡萄基地,葡萄种植面积达1.58万亩,年产量达2.3万吨,年收入达2.5亿元,辐射带动超2000户果农。近年来,葡萄种植为农户带来了较高的收益,但对于葡萄种植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却很少有人关注。如今,扫二维码就能看到碳标签电子证书,可追踪产品碳足迹。
据了解,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农业碳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17%。如果考虑到食品生产价值链中储存、运输、包装、加工、销售和消费等环节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则该比例会进一步上升至21%——37%。
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艳梅介绍,葡萄在种植、运输、销售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碳排放。所谓“阳光玫瑰葡萄碳标签”,就是通过电脑建模,核算41个作业流程72个原料投入及运输等所产生的碳排放,得到产品碳足迹,直观显示单位产品碳排放量,使消费者深入了解所购买的农产品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张艳梅说:“阳光玫瑰葡萄产品碳足迹核算符合碳足迹国际标准,并得到了杭州市临安公证处的公证。”
碳标签由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南湖分局、绿江葡萄专业合作社、浙江农林大学和浙江省环科院合作研发推出。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南湖分局局长罗勇表示,开展葡萄碳足迹计量与碳标签开发是南湖区建设省级低(零)碳试点的创新举措。
今年初开始实行“低碳”方式种植阳光玫瑰葡萄,绿江葡萄专业合作社减少了三分之二的化肥用量。朱屹峰说,从春天出苗到如今上市,27亩阳光玫瑰葡萄共减少碳排放4.7吨。仅通过农家肥替代化肥这一个环节,碳排放就减少10%以上。
“碳标签的发布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葡萄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将制定出减碳生产操作标准,并加以推广普及。”王懿祥表示,碳标签的示范推广,是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有益实践,将进一步引导农业生产节能减排,引领市民低碳生活,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原文标题:嘉兴发布全国首枚水果行业碳标签 这枚小小的标签掀开了水果行业低碳发展新篇章)
来源:南湖晚报 | 撰稿:记者 黄 烨 通讯员 陆莉君 项 洁 | 责编:陆姗姗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