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浙江 > 嘉兴 > 要闻 新闻详情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棉凫“到访”嘉兴
南湖晚报 · 记者 唐潇伦 N通讯员 葛蓓蓓 陈雪芳 | 发布时间2022-08-12 09:11:47    

   不久前,鸟类摄影爱好者程先生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在浙江省嘉兴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拍到的西伯利亚银鸥。照片中,水草摇曳,成群的鸟儿静静地停在水面,宛如一幅江南水墨画。“现在水好了,环境好了,国家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黑翅长脚鹬等珍稀鸟类频频亮相。”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连日来,嘉兴市生态环境局的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人员冒着酷热,奔波于南湖、秀洲、桐乡、平湖等地,对植物、鸟类、兽类等开展调查,重点掌握本市区域内生态系统、重点物种的种类组成和种群分布等,为后续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支撑。

  生态环境好不好,生物多样性来印证。在多年的治理下,如今的嘉兴天蓝气清、碧水绕城、鸟语花香,过往极少看到的“新奇”动植物,越来越多地“闯”入市民的生活。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频频现身

  近日,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平湖分局在组织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期间,在当湖街道石家浜记录到了棉凫的身影,据查,棉凫在嘉兴市为首次记录。

  据介绍,棉凫是鸭科中体长最瘦小的水鸭,俗称“棉花小鸭、小白鸭子、棉鸭”等,羽毛主要呈白色。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四川中部至西南部、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南至云南南部、海南岛以及广东和广西,偶见于华北地区及台湾。

  “棉凫在中国数量稀少,202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二级保护物种,常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塘和沼泽地带,特别是富有水生植物的开阔水域,有时也出现在村庄附近的小水塘和水渠中,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嫩芽、嫩叶、根茎等为食,也吃水生昆虫、蠕虫、蜗牛、软体动物和小鱼等。”现场调查人员告诉记者。

  然而,这并非平湖首次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早在今年5月,在平湖九龙山,生物多样性调查人员就记录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水雉的身影,并拍摄到清晰的影像资料。

  “我们发现水雉的时候,它正在水中觅食,其头部和颈部前端为白色,颈部后端覆盖有一片十分鲜艳亮眼的金黄色羽毛,背部、腹部及尾羽为棕褐色,体态十分优美。”调查人员介绍,水雉对淡水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较高,常选择芡实等水生植物茂盛生境进行繁殖。作为关键的湿地生态系统指示物种,本次在平湖地区发现水雉的繁殖种群折射出当地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

  2021年,平湖市启动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共记录发现高等植物702种,两栖爬行动物22种,鸟类190种,昆虫70余种,大型真菌20余种,鱼类31种,浮游植物60多种,浮游动物20种,底栖动物40种。此外,更是发现了一批新分布记录物种,包括12种省级新分布苔藓植物类群、1种嘉兴新记录鸟类、10种平湖新记录鸟类。

  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落户”

  就在珍稀野生动物频频现身平湖之际,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人员在海盐也有了惊喜收获。日前,在海盐开展的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中,来自鲁东大学的技术团队在刘宇教授的带领下,分别赴南北湖风景区、文溪坞、江家圩、吉福港、孙家埭、杨家塔、姚浜等15个样点开展调查,共采集标本280余份,初步鉴定出120多种大型真菌。

  “大型真菌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发现,海盐县大型真菌种类丰富,数量较多,一定程度上表明海盐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较丰富的生态系统类型。”刘宇说。

  近年来,嘉兴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多举措改善生态环境,牢牢构筑了生态保护屏障。与此同时,结合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切实提高广大市民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形成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良好氛围。

  6月6日傍晚,浙江元济高级中学朱海平老师在海盐县武原街道海景路海堤观鸟时,发现一只白鹭的喙和趾均呈黄色,眼为淡蓝色,腿黑色、略带黄色,于是拍照记录。经辨认,这是一只黄嘴白鹭,因其数量稀少,2021年升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嘉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正是不断优化的自然生态环境,引来了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落户”嘉兴,也折射了嘉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坚强决心。

  (原文标题: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棉凫“到访”嘉兴 嘉兴首次记录!珍稀野生动植物越来越多地“闯”入市民的生活)

来源:南湖晚报    | 撰稿:记者 唐潇伦 N通讯员 葛蓓蓓 陈雪芳    | 责编:陆姗姗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