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浙江 > 嘉兴 > 要闻 新闻详情
从“制造大市”到“智造创新强市”,嘉兴得迈几道坎?
发布时间 | 2023-02-01 10:08:19    

   造而无智则罔,智而不造则殆,从制造到“智造”,是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日前召开的嘉兴“新春第一会”——全市三级干部大会暨智造创新强市建设推进大会上,市委书记陈伟提出了推动嘉兴从“制造大市”迈向“智造创新强市”的目标。

  当下,嘉兴正按照省委赋予的新定位,奋力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这需要制造业的有力支撑。“智造创新强市”的建设,无疑为嘉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找出了一条赛道,也为嘉兴打造“中心城市”找到了实体支撑。

微信图片_20230201100952.jpg

  但是,追逐远大目标犹如爬坡过坎,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

  嘉兴打造“智造创新强市”,不仅要做好打“硬仗”的心理准备,更要脚踏实地,一个坎一个坎地迈。

  审视嘉兴制造业发展的现状,会发现,拦在前行道路上的第一道坎,就是产业结构的高端化不足。

  从体量上看,2022年嘉兴规上工业总产值1.42万亿元,在浙江省仅次于杭州、宁波,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日前评出的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50强城市(2022年)榜单中,也把嘉兴排在了第22位。但从结构上分析,嘉兴17个重点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1.1%,说明我市的产业结构仍然偏传统。

  产业结构偏传统,创新动能就会偏弱,这一点直观地展现在数据上: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开展研发活动的比重仅为43%,在全省排名靠后。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想要打造“智造创新强市”,嘉兴必须果断摒弃高消耗、低产出、不重视研发的传统低端产业,转而培育数字化、绿色化、以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但可以预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必将面临阵痛,嘉兴要拿住必胜的决心才能迈过这道坎。

  前进道路上的第二道坎,是“长板不长”。

  一家龙头企业拉动一条产业链甚至一座城市的发展,这样的故事并不鲜见。例如,在宁德时代的带动下,宁德市从一座默默无闻的地级市跻身为全国百强城市。

  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对城市发展的加成作用则更大。规模达1.2万亿的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产业集群,让苏州的发展打开了新格局;杭州的泛安防产业规模超6000亿元,集聚了一批龙头企业。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4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制造业排名靠前的城市几乎都有一个或多个产业集群入选,如无锡市的物联网集群、东莞市的智能移动终端集群、合肥市的智能语音集群等。但遗憾的是,嘉兴并没有产业集群入选。

  事实上,嘉兴基础并不差。截至2022年,嘉兴共有81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其中不乏桐昆、福莱特、闻泰等实力企业。同时,全市规模最大的纺织产业链,产值规模也达到了3600亿元左右。

  但是对标先进城市,嘉兴的差距仍然很大。因此,把“长板拉长”,培育更多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是嘉兴必须迈过的第二道坎。

  当今世界,唯有推动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以创新驱动发展。这也是嘉兴面临的第三道坎。

  近年来,嘉兴拥有的创新平台并不算少。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浙大嘉兴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集聚大量创新资源;国家级嘉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落地嘉兴……嘉兴在科创上好消息不断。

  在此基础上,嘉兴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把这些创新资源真正“嫁接”到本土制造业上,让最新科研成果开花结果的同时,有效提高本土企业的创新实力。解决了这个问题,嘉兴也就迈过了制造和创新“两张皮”这道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制造大市”到“智造创新强市”,嘉兴需要迈过多少坎?也许迈过了三个,还有更多的坎横亘在面前。

  但嘉兴“新春第一会”释放的信号很明确,打造“智造创新强市”,是嘉兴必须要抵达的终点,无论前路有多少坎坷,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来源:读嘉    | 撰稿:文字记者:裘建锋 图片为读嘉资料图    | 责编:陆姗姗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