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从全省建设平安浙江工作会议上传来好消息,嘉兴市第18次荣获“平安市”称号,并捧得全省首批二星平安金鼎。市委书记陈伟在省主会场参加会议并上台领奖。
二星平安金鼎,是现阶段浙江省在平安建设方面的最高奖项,含金量相当高。根据规定,省委省政府每年评选一次平安市、平安县(市、区),授予平安牌,连续3年获评的授予平安鼎,连续6年的授予平安铜鼎,连续9年的授予平安银鼎,连续12年的授予平安金鼎,若能继续保持,则每3年再上一个星级。
此心安处是吾乡。嘉兴,历经19年的平安建设,逐渐成为一座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幸福之城。
翻开2022年嘉兴平安创建成绩单,一串串鲜活的数字让人备感欣慰:衡量平安稳定的客观指标持续向好,安全生产事故数、火灾事故数、交通安全事故亡人数、治安案件数、刑事案件数、四级信访走访总量、电信网络诈骗案损同比实现“七下降”,平安建设专项工作指标、平安指数均排名全省第三,数字法治考核列全省第二,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嘉兴靠什么走出平安建设新路子?平安嘉兴又为平安浙江提供了怎样的启发和经验?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作为浙江的北大门,全省接轨上海、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嘉兴如何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实现既“求富”又“求安”?
世纪之交,嘉兴就遇到了这样的“成长烦恼”:2004年,嘉兴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人均GDP从30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跨越。按照发展经济学的原理,这一阶段是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社会结构变动最大的时期,同时也是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的时期。
处理不好,就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给嘉兴的各级党委、政府敲响了警钟,这就是一定要加强平安建设。
恰逢这一年,浙江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作出建设“平安浙江”的部署。根据这一部署,当年7月,嘉兴市委审时度势,作出建设“平安嘉兴”的战略决策并提出建设“平安嘉兴”的总体目标:促进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稳定、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安康,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
作出建设“平安嘉兴”部署之后,19年来,嘉兴始终坚持把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每个党政领导手中必备两张报表,一张是经济报表,一张是平安报表,“两张报表”齐头并进、相互促进。建立党委、政府定期分析社会形势制度,狠抓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落实。
2022年是全市平安建设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一年。这一年,嘉兴强力推进除险保安百日攻坚“十大行动”,出色打赢疫情防控硬仗,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以及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省市党代会等重大安保任务。
这些都是对平安嘉兴建设成效的检阅、考验,也是对平安嘉兴建设的推进和升华。
平安不平安,首先看治安。
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保一方平安,让人民群众从日常生活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社会的平安和谐。
一直以来,嘉兴在平安建设中,始终把解决好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治安问题作为当务之急和平安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
去年,嘉兴创新实施流动人口异常人员风险识别管控和“民转刑”命案整治行动,实现了涉流动人口命案、交通事故亡人数创十年新低;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抢开局、争前列、保平安”百日提升行动,常态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养老反诈,成功侦破“能量金字塔”等大要案,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工作质效、反诈指数均列全省第一,网约犯罪预防打击成效连续三年全国第一,国务院反诈联席办刊发推广我市做法。
在许多企业最醒目的位置总会出现“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这几个字眼,的确,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嘉兴深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建立了9大重点领域166项风险隐患和86条排查清单,推行基层消防“三级督改、二级执法”模式,排摸四类高危企业、规范“三类园区”运营,完成化工园区高标准安全危化品停车场“全覆盖”,构建全领域、全环节、全要素的安全监管闭环链条。
同时,持续推进“珍爱生命,铁拳护航”交通安全大会战,完成2449个路口标准化建设,创新老年人“四三三”闭环管理、“天眼行动”、“绿波行动”、高速疏堵保畅“八条硬核举措”等精细化措施,交通事故亡人数创十年新低。
种种实践证明,只有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才能使人民群众住得安稳、行得安全、过得安宁。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从三治融合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到创新探索“四治融合+协商治理”模式,从获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期试点城市到如今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深刻阐释了一个道理:治理好、建设好、发展好嘉兴,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
嘉兴通过激活基层细胞让城市充满活力,并以此增强城市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以海宁市硖石街道西山社区为例。近年来,社区探索建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新机制,针对小区治理、家庭暴力、电信网络诈骗等治理难题,先后成立“红暖家”“五朵金花”“姜姐工作室”“潮城大喇叭”等43家社会组织,让西山从传统老旧社区蝶变为“爱聚西山、融治一家”的现代社区。
在嘉兴城乡,还活跃着许多自治队伍。在南湖区,他们的名字叫“南湖义警”,在平湖,他们的名字叫“当湖好帮手”, 在桐乡,他们的名字叫“乌镇管家”“梧桐义工”……名称不同,使命一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每个人都为守护平安奉献力量。
线下有一支支群众自治队伍守护家园,线上则有贴心的“微嘉园”。微嘉园打通了基层治理“最后一米”,提升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和精准化水平。如今该平台已有259万常住人口实名注册,日均40万人次上线,还获评省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中央政法委第四届“四个一百”评选一等奖。
在推进平安嘉兴建设中,嘉兴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就地预防化解矛盾,共建共治共享。
以前遇到纠纷问题“需要跑”,如果有一方不能到场,那么调解就不能进行下去。调解效率低,经常需要反复跑,费时费劲。
如何解决这个烦恼?“禾解码”应运而生了。这是一个可以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指派、研判、调处的平台,只需要扫码进行身份认证之后,就可以实现“掌上办”,实现在线调解、签署协议、处置纠纷,流程化办理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省时省力,提高了办事效率。
嘉兴用数字法治建设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在由一串串代码构成的数字世界里,鲜活而具体的群众诉求不断得到解决。从上线全国首个跨域审判资源协同应用平台到“综合查一次”执法模式写入国务院文件;从“案件码”“证据通”等成果获评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检务创新案例到12个应用入选全省数字法治好应用……这些源自嘉兴的数字应用让嘉兴人民深切感受到数字化改革带来的便利。
总而言之,嘉兴这些无所不在的“安全感”,细缝在每一条城市肌理中,呵护着欣欣向荣的城市面貌,也谱写出一曲曲民富与民安齐头并进的平安乐章。
十九年磨砺,问鼎平安最高奖,这是一次小结,更是一个起点,平安建设永远在路上!(图片由嘉兴市委政法委提供)
来源:读嘉新闻客户端 | 撰稿:记者 杨薇 通讯员 俞民译 | 责编:陆姗姗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