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粮仓”、中部“天堂”、西部“钱庄”……作为浙江省首批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之一,地跨海宁市马桥街道、硖石街道、丁桥镇、斜桥镇4个镇街的整治项目一经启动,便迎来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项目总面积56.38平方公里(8.46万亩),通过全域规划实施全要素综合整治,试点区域内形成粮食生产、果蔬种植等布局明晰的农业产业结构,构筑农村生产集约高效、农居生活特色传承、生态空间舒适优美的全域空间功能格局。”海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耕地保护科科长毛夏敏表示,这4个镇街可形成2个“千亩方”和1个“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工程,预计新增耕地577.9534公顷,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约520万公斤。随着专家团队和社会资本的引入,集现代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式农业于一体的示范区逐渐建起来,“共富农场”“共富厂房”也将越来越多。
2018年,嘉兴率先在全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四百工程”,当时出台了《嘉兴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四百工程”行动方案(2018-2022年)》。马桥街道、硖石街道是较早行动的镇街。
五年里嘉兴交出了三张满意答卷:
第一张是村庄整治答卷。累计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获取增减挂钩指标7.0万亩,其中4.2万亩用于农房安置与新农村建设,建成“四好农村公路”188千米,建成百户以上城乡一体新社区264个。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71个,创建乡村振兴精品村20个、创建A级景区村42个、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19个、创建一村万树示范村31个。
第二张是农田整治答卷。新建高标准农田5.1万亩,建成千亩方万亩方9片,新增清洁田园面积6.0万亩。全市累计减少5亩以下耕地图斑数3003个,新增100亩以上集中连片耕地块数380块。
第三张是生态修复答卷。全市新增生态用地960多亩,其中新增森林面积470亩,森林覆盖率有所提升。土壤污染综合防治面积3075亩,综合整治废弃矿山4座,完成千亿防洪排涝、美丽河湖建设和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44个,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农村饮用水质达标率都达到100%。逐步构建“农田集中连片、农业规模经营、村庄集聚美丽、环境宜居宜业、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嘉兴共申请获批国家级试点5个、省级首批跨乡镇试点3个、省级工程90个,涉及行政村303个,总投资约440亿元;实施绩效评价连续五年列全省前三,连续五年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政府督查考核奖励;获评省级精品工程8个,奖励资金5500万元,为全省最多地级市。
做好土地文章,深刻改变了嘉兴的乡村。眼下,这项工程的行动方案迎来了升级版——《嘉兴市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推进方案(2023-2027年)》。
据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相比上一个五年的“四百工程”行动,新五年规划的土地综合整治内容更加丰富,范围也更广。
内容上从原来的“二整治一修复”(农田整治、村庄整治加生态修复)到“三整治一修复”,纳入了低效用地整治内容。
“范围上从原来单个乡镇到现在的跨乡镇,也就是说原来土地综合整治集中在农村地区,现在是‘进城’了,要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该负责人表示,跨乡镇整治,并不仅仅指乡镇之间行政界限的简单打破,更是指乡镇之间全要素共同整治开发,包括跨乡镇的耕地连片集聚、跨乡镇的村庄集聚、跨乡镇的产业集聚,实现乡镇间协同发展,让乡镇的土地利用保护和经济发展做到“两手抓、两手硬”。
嘉兴提出,到2027年,全市将完成土地综合整治工程65个,其中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工程10个,实现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全覆盖;实施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10万亩,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万亩,复垦农村建设用地2万亩,落实补充耕地数量指标1万亩,整治盘活低效建设用地1万亩。国土空间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农田集中连片、农业规模经营、村庄集聚美丽、环境宜居宜业、产业集聚融合”新格局基本形成。
(原文标题:5年实施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10万亩 嘉兴开启土地综合整治“进阶”之路)
来源:嘉兴日报 | 撰稿:记者 顾亦来 通讯员 高雪新 | 责编:陆姗姗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