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第一站来到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
得益于2003年浙江省启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李祖村逐渐从“自己都嫌弃的穷山村”蝶变为“城里人也向往的美丽乡村”。
如果把视线拉回到二十年前的浙江,杭州市淳安县下姜村不会坚定写下“下姜村,梦开始的地方”;湖州市安吉县余村不会料到能入选首批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衢州市开化县金星村的百姓不会相信“空气也能卖钱”;嘉兴市嘉善县缪家村人肯定没想到“城里会羡慕农村”……
二十年久久为功,这些“不敢想”变成了现实,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民族的美好未来。
“千万工程”给嘉兴又带来了什么?我们又该从“千万工程”中汲取什么?
打开一扇窗
“千万工程”从一开始就对准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坐着乌篷船,泛舟水上,景色变幻,只见两岸绿树掩映,偶有白鹭嬉戏其间,古树盘根错节,枝叶调皮轻扫河面。
这里是十里水乡景区,位于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
这个场景,搁在二十年前,可不敢想。
二十年前,缪家村荒烟野蔓。路没一条像样的,骑自行车到嘉善县城要一个多小时,马路都是坑坑洼洼的石子路。
在自家地里种粮食和蔬菜,靠天吃饭,是缪家村人唯一的谋生方式。
改变,势在必行。
2003年,“千万工程”的实施推开了缪家村蝶变的大门,通过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进行乡村环境整治,随后又补上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绿化做起来了,道路铺起来了,村庄漂亮起来了,自然村民就能留住了。于是,乡村有了人气,业态也渐渐完善丰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缪家村党委书记陆荣杰说。
村庄整治与建设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能够自循环的过程。要实现这一点,一定要考虑人的因素,充分发挥村民的积极性。
在做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化的时候,也许缪家村人没人能想到,环境的改变会极大提振村民的精气神。大家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村庄环境变美给生活带来的好处,每个人对家乡、对乡村的自豪感、荣誉感、价值感油然而生。去年,缪家村集体经济收入1480余万元,连续4年实现村级分红,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万元。
“千万工程”从一开始就秉持着紧紧依靠农民的理念,而当这一理念与农民群众自发自觉的内驱力、创造力相遇,就让“千万工程”犹如生命体一样,沿着本身自在的发展逻辑,开启了自我进化、自我迭代。
生态治理进行曲,绿色发展说明书,乡村振兴路线图,城乡统筹启示录,“千万工程”二十年,打开了一扇窗。
有人说,“千万工程”改变的不只是人居环境。“千万工程”正是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从而深刻影响了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
和美乡村各美其美
“千万工程”以生态起步,但不止步于生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为新时代新征程的乡村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描绘了美好图景。
“千万工程”造就了千万美丽乡村。
那么和美乡村又是什么样的?可以是千般姿态、万种精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嘉兴,乡村被重新定义。
桐乡市石门镇墅丰村,以丰子恺漫画为特色IP,探索“共享农房”模式。
早上,先到村口沿着亲水栈道晨跑;中午,用村里的积分到老年食堂免费吃上“一荤一素”的健康餐;饭后,在子恺漫居里学做拼布,也可以前往子恺画校学习丰子恺漫画画法,这是墅丰村一位老年村民的日常。
从寂寂无名的“落后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墅丰村从环境整治入手,在腾退猪圈、鸭棚后,依托江南传统村落特色风貌,建成以漫画文创和研学为主题的“子恺漫画村”。错落有致的民居外墙绘上大幅漫画,废弃的水塔被改成观赏风车,让人仿佛置身于丰子恺笔下的漫画世界中。
“子恺漫画村”的打造,为当地农民增收打开了新空间——探索主辅分离式“共享农房”模式,把农房前后一分为二,后面的主屋由村民居住,前面的辅屋则租给村里,村里统一用以引入各种业态。
去年,墅丰村累计接待游客3.4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56万元,村级经济总收入达到182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8867元,较2003年的6125元翻了三番。
秀洲区新塍镇康和桥村,一个蕴含红色文化元素的知青文化村。
到知青宿舍沉浸式体验父辈生活;在知青学堂通过场景再现开展亲子研学;在纽扣记忆馆、张墩村礼堂,了解过去村民的生产生活……康和桥村有全省少有的保存完整且规模较大的知青点,建筑风貌保存完好,重现了当年知青上山下乡的岁月。
万千乡村各美其美,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画卷在嘉禾大地徐徐展开——
南湖区新丰镇竹林村,曾经被“猪”扯得团团转,现在环境美了,成了全省3A级景区村庄;
海宁市周王庙镇博儒桥村,从年收入不到万元的贫困村到破千万元的全国文明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平湖市新仓镇秦沙村,在嘉兴第一个开展大件垃圾拆解工作,在全省第一个开展河道垃圾分类,在嘉兴第一个高标准建设垃圾资源化处理站,以“小家”之美为“大家”增色添彩;
……
二十年来,嘉兴不断重塑乡村功能、激发经营活力、唤醒沉睡资源,对村庄的人、财、物、地、产、景、文等资源统筹规划、配置、组合、营销,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
塑形与铸魂
“千万工程”透出的是乡村振兴的“小日子”,也写满了时代命题的“大答案”。
二十年来,嘉兴始终牢记殷殷嘱托,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城乡发展最为均衡的地方之一。2022年,嘉兴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76元,连续19年保持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003年的2.11缩小至2022年的1.56,为全省最优。
“千万工程”的二十年,是从环境整治的“塑形”走向精神领富的“铸魂”。这背后有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也正是在一个一个问题解决过程中,“千万工程”不断被驱动向前。
嘉兴注重硬、软件相结合,物质、精神文明相协调,统筹布局乡村产业与美丽乡村发展,把美丽乡村打造为美丽产业发展的典范。同时,加强乡土文化保护传承,修复历史文化建筑,开展村庄故事挖掘,推动历史文化传统村落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成果,涌现出一批探索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村庄,以传统文化、非遗传承、艺术创造赋予美丽乡村新的内涵。
南湖区大桥镇胥山村,因春秋战国时期伍子胥在此练兵扎营而成名,是端午民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胥山村以“赓续历史文脉,再现胥山风情”为理念,着力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美丽景区村庄。
走进海宁市丁桥镇梁家墩,一座造型独特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座由中国水彩画大师马百齐引入的乡村美术馆,今年刚刚获批成为威尼斯国际水彩节中国分会场之一,浓浓的艺术气息让小村备受青睐。2017年,该村引入社会资本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同年以马百齐的“零一工作室”入驻为起点,成功引入一大批艺术大师,通过开展各类艺术展览、艺术培训等活动,快速将“流量”转化为“留量”,激活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动能。
在嘉兴,越来越多的美丽乡村,用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把“特色”做成“景色”。只有坚持塑形与铸魂并重,打好内外兼修组合拳,美丽乡村的内涵才能更丰富,乡村振兴的前景才会更广阔。
“千万工程”二十年,嘉兴的样子,正是昨天我们所憧憬着的今天;而今天,也预示着我们必将抵达的明天。
来源:嘉兴日报 | 撰稿:记者 陈 曦 通讯员 苏丽君 张 莉 | 责编:陆姗姗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