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伊始出现的这点雨水也算尽力了,但雨势不大,分布不均。从昨天开始,在阳光的慷慨馈赠之下,我市直到周五一直会是晴天,气温也跟着变得“嚣张”起来。
气温最近有点“作”
昨天早晨的一场大雾打乱了许多人的阵脚,好在随着阳光“上线”,雾气逐渐消散。有阳光的照耀,加上微微的西南风影响,气温上升速度很快,最高气温达到16.9℃。
今天受弱冷空气影响,云系增多,风力会明显增大,有5——7级西北风。由于风力偏大,户外体感会比昨天冷不少,请大家做好防风工作。过了今天气温就开始“放飞自我”,持续回升,12月8日预计白天最高气温可达23℃,达到近期高点。随着这波明显的回温,2023年的冬天有可能会迟到。
不过,秋冬季的回暖一般难成气候,新一股冷空气将于本周末到下周初开启它的“征程”。除了将会给我们带来降温以外,还会带来阴雨天气,届时干冷将变为湿冷。近期的气温绝对是个十足的“显眼包”,一会儿跌破冰点,一会儿蹿上20℃,面对它的任性妄为,请你及时增减衣物,小心感冒及其他疾病侵袭。
防秋燥可以这样做
明天就是“大雪”节气,但禾城见不到雪。实际上,半个月来连雨水都少得可怜。秋燥旺盛,很多人会出现鼻干喉痒、皮肤干燥、心情烦躁的症状,记者请教了嘉兴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楼志勇,为大家防秋燥支支招。
从气候角度来看,江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东风或东南风,秋冬季节则由西北风主导。东南风携带海洋上的水汽,可湿润陆地上的空气,秋冬季节冷空气驱使西北风南下,干冷的西北风会让空气湿度降低。
外界环境开始由暖湿变成干冷,人体顺应环境变化,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根据中医理论,人体阳气的盛衰和变化符合四季更迭的自然规律,秋天是大自然丰收的季节,人体此时也应该是“收藏”的时候,津液、气血开始内敛,身体代谢不如夏季旺盛,表现就是皮肤和头发干燥、情绪烦躁、心神不宁。
很多人把秋燥当作感冒,盲目吃药,效果不佳,其实,只需调整饮食就能解决。秋天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少水分,因此这个季节最重要的就是补水。“朝朝盐水,晚晚蜜汤”,这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秋燥补水良方,简单来说就是,清晨喝点盐水,晚上喝菊花蜂蜜茶,既能润喉补水,还能防止秋燥引起的便秘。
秋天是润肺去燥的黄金时刻,中医说,肺主秋,秋季清凉干燥,而肺喜润恶燥,所以秋季多“肺燥病”,易出现咳嗽、鼻干燥出血、咽干口涩、声音嘶哑等症状。这个时候可以多吃点温润的食物,如梨、荸荠、百合、蜂蜜,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蒜、芥末等。
秋天应该适当早睡晚起、适度运动,从而提高身体免疫力,有条件的话听听音乐、赏赏秋景,保持平和、宁静的心情。
(原文标题:明天开始气温又要“放飞自我” 本周五最高气温可达23℃,这段时间注意防秋燥)
来源:南湖晚报 | 撰稿:记者 韩瑜超 通讯员 董文娟 | 责编:陆姗姗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