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在杭州湾海域84号海上施工平台钻机轰鸣声和鞭炮声中,通苏嘉甬高铁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控制性工程——中航道桥首根钻孔桩顺利开钻,标志着世界最长跨海高速铁路桥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的中航道桥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将创多项世界纪录
“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是南通至宁波高铁控制性工程,包括北、中、南3座航道桥和跨大堤、海中、浅滩区引桥,全长29.2公里,采用时速350公里的双线无砟轨道设计,是目前世界上在建长度最长、建设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跨海大桥。”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杭州湾大桥项目部项目经理蒋本俊介绍,建成后将创多项世界纪录,对世界高速铁路桥梁建设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中,北航道桥主跨450米,是世界最大跨度无砟轨道斜拉桥;中航道桥主跨为2×448米,为世界最大跨度无砟轨道三塔斜拉桥。
作为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的关键控制工程,中航道桥全长1430.8米,采用双主跨448米三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共设计6个桥墩。昨天,中航道桥开钻的首桩为84号辅助墩16号桩。“84号辅助墩基础采用24根摩擦桩钻孔桩,呈梅花形布置,每根桩长107米,桩径2.5米。桩端持力层为密实中砂,采用水下C40混凝土,单根桩所需混凝土方量为564.9立方米。”蒋本俊表示。
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位于世界著名的钱塘江天文大潮起潮点外侧边缘,不仅是世界超长高速铁路桥梁集群工程,还是世界第一座强潮海湾、超低阻水率、全埋置式承台基础的高铁跨海大桥。而大桥的中航道桥主塔墩桩基钻孔深度达160米,为国内最大孔深的大直径钻孔桩。杭州湾是典型的喇叭状海湾,存在大潮差(最大潮差8.69米)、强冲刷、急流速(最大流速5.3米/秒)、深厚淤泥层及浅层气多发等特点,基础施工难度大,生态环保要求高,作业安全风险高。
面对复杂的自然条件和诸多技术难题,建设管理单位沪杭客专公司组织中铁大桥局项目部专门成立科研攻关团队,就海上施工安全风险监测技术、大型船舶避台技术等8项课题展开攻关,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认真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开展安全作业、质量管控、环境保护等培训。“为确保中航道桥超长钻孔桩顺利施工,项目部紧盯现场管理,按照标准化作业要求精细组织施工,采用国产超大扭矩旋转钻组合接力创新技术钻进成孔工艺,确保首桩开钻任务顺利完成。”蒋本俊说。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具有桥梁结构新、施工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等特点,部分结构在跨海桥梁中首次应用,无先例可循,施工技术难度大,同时海上战线长,环境复杂,施工组织难度大,但自开工以来,各有关方面通力配合,加班加点,克服重重困难,确保工程全力推进。“通苏嘉甬高铁建设工期5年,我们攻坚克难,预计2026年下半年桥梁贯通,2027年开展铺轨、调试等一系列工作,准备在2027年12月桥梁全线竣工,具备通车条件。”蒋本俊说。
据了解,通苏嘉甬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海铁路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城市群城际铁路网的骨干线路。自盐城至南通高铁南通西站起,向南经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宁波市,引入宁波枢纽宁波站,新建线路长30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设南通西、张家港、常熟西、苏州北、苏州南、嘉善北、嘉兴南、海盐、慈溪、庄桥10座车站,其中常熟西、苏州南、嘉善北、海盐、慈溪5座车站为新建车站,其他为既有车站。项目建成后,将与已开通运营的盐城至南通高铁、京沪高铁、沪昆高铁、宁波至台州至温州高铁等多条线路和在建的金华至宁波铁路、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等多条线路相连,推动长三角地区路网结构更加完善,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更好地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海盐县铁路与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通苏嘉甬项目指挥部副指挥长曹建国表示,随着大桥以及通苏嘉甬高速铁路的建成,海盐将结束没有铁路的历史,这对海盐全面接轨上海、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全领域高质量发展和打造杭州湾两桥之间黄金海岸经济带等都有着重大意义。
(原文标题:通苏嘉甬高铁建设又迎新节点 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中航道桥首桩开钻)
来源:南湖晚报 | 撰稿:记者 陈 强 海盐县委报道组 徐张赢 范 阳 通讯员 许 | 责编:陆姗姗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