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引领,减排助力。昨天上午,嘉兴举办碳普惠平台上线启动仪式,以碳排放强度控制为导向,调动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的积极性,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进一步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这也意味着嘉兴向“碳普惠”迈出了关键一步。
嘉兴首笔碳普惠核证减排量
交易落地
“结合地方碳资产,我们在钢铁行业率先试水碳普惠交易,以此实现低碳零碳目标。”启动仪式上,嘉善姚庄镇与浙江万泰特钢有限公司进行现场签约,万泰特钢向姚庄购入87吨二氧化碳碳汇量,成为嘉兴首笔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交易。“本次购买的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将全部用于企业生产减碳,为企业绿色发展增添强劲动力。”浙江万泰特钢有限公司负责人黄良勇告诉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去年3月,嘉兴启动碳普惠体系试点建设,高规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碳普惠运营管理中心、核证中心及专家人才库,制定实施《嘉兴市碳普惠方法学开发指南》《嘉兴市碳普惠减排量审核与核证指南》,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制度机制、夯实技术支撑,为试点建设扎实推进提供坚强保障,顺利完成了碳普惠交易平台搭建工作。
“有‘秤’只是‘减碳’变现第一步,第二步就该往‘秤’上放东西。”在嘉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看来,通过交易,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才能真正实现点绿成金。
后续,嘉兴将用好碳普惠交易平台,进一步完善碳普惠交易的体制机制,依托碳普惠交易平台,实现碳普惠交易常态化;同时,积极扩展碳普惠减排量消纳渠道,引导和鼓励非碳交易纳入企业、“零碳”公共机构创建单位、低(零)碳试点建设单位、绿色低碳园区创建单位、低碳公路服务区、低碳农场等优先采用购买碳普惠减排量抵消自身碳排放量,以碳普惠引导绿色低碳发展。
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如今,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与“双碳”目标下能源结构调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用好绿色低碳发展这把“破题之钥”?
近年来,嘉兴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奋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城市“金名片”,在减污降碳增效领域积极创新,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在顶层设计上,嘉兴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进行系统谋划,形成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工作格局。同时,不断优化项目建设和机制创新,提升减污降碳实效。
全省率先制订地市级减污降碳协同指数,建立月度碳排放形势分析制度;实施项目“碳评”准入制度,将碳排放纳入工业用地“亩均论英雄”评价体系…… 在减污降碳增效理念的引领下,“绿水青山”正在嘉禾大地上生长出惠及民生的“金山银山”,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步伐也在这里大步向前。
数据显示,嘉兴累计创建省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19个、打造标杆项目51个,数量均列全省第一,率先实现省级试点县(市、区)全覆盖,成功承办全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现场会,入选国家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城市试点。
在浙江信汇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公司紧跟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步伐,投资5600万元实施全流程绿色节能减污降碳项目,通过迭代升级生产工艺和技术、淘汰高能耗设备等,大大增强了公司的发展后劲。
“双碳”路上,嘉兴阔步前行。接下来,嘉兴将以平台上线为契机,聚焦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先行突破,不断优化交易机制、扩大交易范围、吸纳交易主体、拓展交易方式、丰富交易品种,持续深化碳普惠体系试点建设,加快形成规则清晰、场景多样、可持续发展的碳普惠交易模式,为全省碳普惠制度建设贡献更多“嘉兴经验”。
(原文标题:关键一步!嘉兴碳普惠平台上线 为全省碳普惠交易提供更多“嘉兴经验”)
来源:南湖晚报 | 撰稿:记者 唐潇伦 通讯员 黄妙妙 | 责编:陆姗姗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