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火了,大家小心!”1月22日上午,市区新都名邸南侧广场的一只液化气钢瓶冒出了火光,一位餐饮业经营者迅速上前,先拿湿抹布覆盖钢瓶角阀,然后立即关闭阀门切断气源并扑灭火源。
原来,这是一场燃气事故安全演练。当天,嘉兴召开市区冬季餐饮企业燃气安全宣传培训,扎实推进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升使用燃气的餐饮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履职能力。
餐饮企业用户数量较多、设备变更频繁,一直是燃气安全的重点关注群体。钢瓶、油桶、油锅等常见的厨房用品,其实都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隐患,如果使用不当,极易引发火灾。“平时我们正常使用也不觉得会出事,今天现场观看了模拟油桶起火的场景,危险性确实很大。”李忠华在经开区长水街道经营一家餐馆,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他使用灭火器完成灭火,经历了一次“实战”。
正确使用燃气是有效防范和遏制事故发生的基础。嘉兴建立全市城镇燃气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并成立燃气经营企业、“黑气”查处、特种设备(器具质量)治理、消防安全治理四个专项组,全面开展“大起底”排查和“全链条”整治。2023年,全市累计排查餐饮、商场等用气场所14.23万家,整改问题隐患6.17万个,实施停气处理346家。
以往,嘉兴大部分餐饮行业使用的都是钢瓶液化气,考虑到经营实际,不少餐饮店主选择在店内存放一些瓶装燃气备用,“我们也知道堆放在一起不安全,但确实方便。”近年来,接连发生的燃气事故敲响了警钟,管道燃气开始走进嘉兴的大街小巷。记者在秀洲区新平路钊牌茶餐厅的后厨看到,灶台下,黄色的天然气管道已经接入使用,引入管、主气阀、切断阀等开关清晰标注。“我是2022年完成的‘瓶改管’,对我们经营户来说更加安全了,做生意也更放心了。”店主欧文创说。
嘉兴推进餐饮场所管道化,南湖区、秀洲区、经开区及嘉兴港区先后出台“瓶改管”政策补贴方案,并完成合同签约443家、实施改造289家;海宁市全面推进餐饮场所“五重防护”改造,累计完成改造6268家。
更换管道燃气并不代表着杜绝了安全隐患。当天下午,嘉兴开展了餐饮用户燃气安全用气讲座,如何做好燃气安全巡检?有哪些常见的燃气安全隐患?怎样应对燃气泄漏问题?讲座现场都有专业人员为燃气餐饮用户一一“支招”。现场,通过播放餐饮场所燃气安全视频、进行燃气安全知识有奖问答等,加深餐饮用户对燃气安全知识的了解。此外,还发放了餐饮经营企业燃气安全宣传手册等。“这些手册好,我们可以一一对照着做,有什么安全问题就能及时自查。”李忠华说。
“我们将持续推进瓶装燃气改革发展三年行动,202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各类小吃店、烧烤店、火锅店等沿街店铺的‘瓶改管’工作。同时加强日常宣传,强调燃气安全的重要性,将燃气安全知识送到每一个角落。”嘉兴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
(原文标题:嘉兴扎实守好餐饮业燃气安全底线 2024年底前完成小吃店、烧烤店、火锅店等沿街店铺的“瓶改管”工作)
来源:嘉兴日报 | 撰稿:记者 蔡舒安 通讯员 王文洁 | 责编:陆姗姗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