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平湖市东湖城市新区风貌样板区位于平湖地理中心,东湖东畔,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质,创建规模约186公顷。以突出滨水生活风貌,强化文化底蕴为抓手,重点打造多条生态绿廊、提升空间品质,整治老旧小区、优化服务功能。
现状实施单元范围内以成熟的居住小区为主,内部存量空间缺乏,缺少创建场景落位所需的物理空间,风貌场景从何而建?
东湖城市新区风貌样板区交出的案卷是:探索非公有空间公共化机制,通过既有空间微改造结合部分新建建筑的方式,重塑空间资源,变背景为风景。
改出空间,盘活社区闲置低效场景
通过整合社区低效空间和阵地,将世纪名苑南区废弃游泳池改造成文化展厅、历史展厅、道德先进人物展厅,共计280㎡;对原物业用房进行微改造设,一层设置200㎡的文化讲堂和75㎡的便民服务中心,二层设置275㎡的社区文化家园,包括社区客厅、社区议事会、徐春法调解室;将世纪名苑小区内原一幼分校进行改造,其中一层为幼托班,二层为老年活动室。幼托班共包含了一间教室、一间绘本阅读区、一间休息室、一间就餐区、一间母婴室、一间卫生间,同时还有户外游乐区,功能配置齐全,共计230㎡。老年活动中心配置了乒乓球桌、各类棋具、开水机等,共计215㎡。多措并举进一步盘活社区资源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社区存量空间复合集约利用,打造集邻里、教育、健康、服务等于一体的社区公共活动空间。
让出空间,活化机关企事业私有场景
针对现有空间不足的现状,当湖街道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闲置建筑空间转换为未来社区专属公共空间,在市图书馆、传媒中心的支持下,利用市图书馆现有场馆打造290㎡的幸福学堂和250㎡的共享书房,通过与周边优质学校的教育资源衔接,共同梳理学习清单,满足幼儿、老年等多龄段学习需求;在市传媒中心内部二楼设置众创空间,配备了一间会议室、两间独立办公室、一处公共办公区、一间媒体演示区,共计325㎡,提供弹性共享的办公空间、复合优质的生活服务空间,为初创公司提供性价比更高的办公场所的同时,也为未来社区自平衡创收。
针对绿地空间不足的现状,当湖街道激励机关企事业单位活化利用附属空间。用“绿色消融边界,实现城园共融”的理念,在三港路沿线的图书馆南侧、广电北侧,通过围墙内退、围墙拆除等多种方式进行空间挖潜,将囿于围墙的闲置绿地空间最大化的利用起来,加以改造提升,形成两个街边花园,共计面积约6100㎡,成为市民多彩生活的空间载体。改善城区生态和景观环境的同时,在图书馆改造出36个空闲车位缓解街区停车压力。
建出空间,深挖原有场景空间潜力
在北原牧唱公园内利用草坪现状高差依势而建的友邻之家,做半覆土建筑,建筑面积 1500 ㎡,由两个独立半地下室组成,基于东湖社区养老服务空间不足的现状,在内设置230 ㎡的日间照料及养老服务中心,配套设置200㎡的老年活动中心。利用公园内良好的环境基础,设置280㎡的社区健身房,以及200㎡的亲子活动中心。建成后顶部复绿,既保留草坡的升起形态、保留场所记忆,又融入多元复合场景,实现功能利用最大化。
样板区内嘉和花苑等小区与六里塘绿道相邻,滨水空间私有化导致绿道被阻隔,难以形成完整连续的慢行系统。通过东湖景区公园原滨水步道利用+案山路下穿打通+新建770米水上漂浮栈道等方式补齐断点,将绿道贯通,同时将原有步道进行拓宽并增加安全防护栏杆,沿线绿地补植地被花卉植物,并将平湖历史上历经的马家浜、良渚、吴越等多元文化要素进行融入,展现“开放、亲水、崇文、报本”的文化特色,打造“崇文乐水、畅享东湖”的特色户外滨水健身步道。(图片由平湖市当湖街道提供)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通讯员 金超群/ 文 | 责编:陆姗姗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