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夏洛特烦恼》里的马冬梅,白天给人拔罐,晚上蹬人力三轮,发动机也不舍得装,养的废柴丈夫在女同学的婚礼上上蹿下跳出洋相。
而现实中的马冬梅生活在美丽乡村——嘉善县姚庄镇横港村,在自家小院开的农家乐蹿红,一家人过着财源滚滚的红火日子,与村里人一起走在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过着与电影中同名的女主角截然相反的富裕生活。
10月30日傍晚,晚霞满天,横港村“寻味”农家乐小院里的灯渐渐亮起,老板娘马冬梅忙碌在屋里屋外准备客人前来用晚餐。目前横港村已建成民宿农家乐十多家。
“水乡渔、桃花源、田园歌”,在嘉善县姚庄镇,由北向南一条“桃源渔歌”风景线将美丽乡村串成线,靠近风景线中心位置的地方,便是横港村。“2013年之前,我们这里几乎户户养殖生猪、湖羊,导致河里污水冒泡,两岸鸡鸭无数,就连空气里都充斥着臭味。”马冬梅看着眼下水田平整壮阔、风吹稻浪翻滚摇曳的横港村回忆道,“到了2016年,村里启动了美丽乡村整村打造计划,有着30多年生猪养殖传统的横港村实现了由内而外的美丽蜕变。”
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环境好了,游客来了,民宿和农家乐便有了萌芽的土壤。2019年,马冬梅改建了自家房子,在村里开起了“寻味”农家乐。周末、小长假,屋前空地上会架起七八口大锅,酱鸭、白切鸡、野米饭⋯⋯飘香十里,迎各方来客,马冬梅的农庄一餐最多可接待200多人。“我们的鸡鸭都是自己养的,蔬菜都是自己种的,院子里还有帐篷,可以在户外烧烤,回头客慢慢多了起来。”马冬梅自豪地讲述。生意慢慢红火起来,马冬梅就找来了家里亲戚帮忙,还雇了很多附近的村民,他们岁数大了,不好找工作,就在农家乐帮工,收入不少,也比上班的时候轻松。
站在“寻味”农家乐的小院里,白墙黛瓦的自建房,花卉竞相吐艳,房前步道洁净如新,行道树绿意盎然,房后小河潺潺流淌,竹子随风摇曳⋯⋯在这里,小桥、流水、人家,融合成了一幅水乡特色画卷。
架起帐篷、户外烧烤,这样的形式让美丽乡村多了更多年轻的面孔。
国庆黄金周期间,几家人在马冬梅的农庄聚餐。
鸡鸭自己养,蔬菜自己种,农家小院充满浓浓的烟火气。
2020年10月,在马冬梅的“寻味”农家乐举行了一场“云婚礼”,新人在青岛受疫情影响回不来,但是因为婚期已定,通知也都发给亲戚朋友了,于是通过大屏幕三个地方视频连线,部分亲朋好友在农家乐与新人一起分享喜悦。“疫情下,很多餐饮店都支撑不下去了,而我的农家乐虽然客源相比之前有所减少,但是在老客户的支持认可下还是挺了过来。”马冬梅相信“春天”一定会来的。
马冬梅家曾是典型的养猪散户,如今转型成“网红村”里的“网红老板娘”。因为地方政府一揽子“富民”政策,不断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包括马冬梅在内的1600多名村民,得以拥有不输于城里人的年收入和社会保障。“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走好、走实美丽经济的路子。”横港村党总支书记张林表示。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从乡村振兴到共同富裕,美丽乡村建设是农家乐蓬勃发展的基石,而农家乐又聚集了乡村游的人气,反哺了美丽乡村的蓬勃发展。马冬梅一家和村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美丽经济的路子走下去,这是她坚毅眼神里最笃定的光亮。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于许多上海“都市客”来说,横港村是一个小时就可到达的“归田园居”的好去处。
马冬梅老公平时有自己的工作,经常在工作之余在家帮厨。
幸福乡村,大概就是马冬梅说话时圆圆的眼睛里透着的光亮。
为了让孩子们来到农家乐有自己的天地,小院里特地安装了不少娱乐设施。
生意忙起来,一天要走上一两万步。谈及疫情对生意的影响,马冬梅相信“春天”总会来的。
深秋的横港村,成片的稻田已然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来源:读嘉 | 撰稿:摄影记者: 田建明 张启帆 | 责编:陆姗姗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