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浙江 > 嘉兴 > 卫生健康 新闻详情
我的学科有故事|在一呼一吸间,做好生命的“守望者”
发布时间 | 2022-11-21 17:15:47    

1.jpg

  “生命就在一呼一吸间。”用这句话来形容呼吸内科是再合适不过了。作为嘉兴市医学重点支撑学科,嘉兴市第一医院呼吸病学的学科带头人、呼吸内科吕晓东主任医师参与并见证着这个学科的“成长”,一起听他讲述“呼吸”的世界。

  均衡发展,追求平均的高分

  在医学的赛道上,呼吸内科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呢?“均衡发展,平均分高”,吕晓东迅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从普通医生到一名科室管理者,他每天依旧例行查房,查看住院病人和门诊患者,值班、教学、科研……一晃已然37年。

  “医”路漫漫,探索不止。“这次重点学科终期考核,我们的科研立项有24项,发表论文68篇,其中SCI论文就有39篇。”吕晓东自豪地说道。

  目前,呼吸内科在肺癌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呼吸感染与结核诊治等领域均有着不错的表现,这也得益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像3D打印平面模板联合CT引导下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就是我们派人去进修学过来的先进技术,与传统的徒手穿刺操作相比,大幅度提高了粒子植入治疗肿瘤的精准性。”吕晓东举例道。

呼吸内科介入治疗.jpg

  从过去重视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到如今聚焦疑难危重症,在吕晓东看来,每周至少一次的疑难病例讨论会这个实战“大熔炉”必不可少,“这是最能解决临床碰到的实际问题,每个医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如:诊断方面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做什么检查,下一步的诊治方案等,形成统一的治疗意见,当然最终还是要靠疗效来证明讨论的结果正确与否。”讨论会成了医师们的“磨刀石”,通过对疑难病例的不断打磨,形成对抗疾病的锋利刀刃。

  “近期讨论中,印象比较深的是肝肺综合症这个病例。”吕晓东介绍道,患者辗转了多家医院,胸闷气急,重度缺氧,生活不能自理,只告知其有肝炎病史,通过动脉血气分析、肺动脉CTA、心脏超声等检查,初步排除了胸膜疾病、肺栓塞、先天性心脏病等情况。就在一筹莫展之际,疑难病例讨论会上,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形成了最新治疗意见,选择了右心声学造影、右心导管及肺动脉造影检查,经过“抽丝剥茧”般的诊疗措施,最终诊断结果与小组讨论结果一致,也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指明了方向。

  学无止境,“医”路暖心向前

  医学是一门永远“在路上”的学科,只有吐故纳新,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发展的脚步,呼吸内科亦是如此。

  “我们这里医生到了一定年资,一般在4-5年,根据医生自身感兴趣的方向,科室科研的需要或者某项新技术开展安排相应的医院去进修;另一种就是读研、读博,现在我们医院也很鼓励医生去读在职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关于医生的学习“通道”,吕晓东详细解读着医院对人才培养的力度。

呼吸内科 吕晓东主任查房.JPG

  曹林峰医生就是其中之一,被派到上级医院专门进修硬质气管镜。主要针对气道狭窄的患者,在保证气道通畅的同时能够进行各项复杂气道内治疗,尤其在气道内大出血时能提供良好的生命通道,保障患者安全,尤其适合较困难中央气道狭窄的治疗。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除了每周有疑难病例讨论会,每个月还有科室例会、业务学习会,科研例会以及接轨沪杭的项目等,“倒逼”着医生们不断提升对呼吸内科临床疾病的诊治和科研能力。

  “目前,我是两个病区轮转着学习,每天都很忙碌,工作中大家都很严谨,让我受益良多;生活中却又不失温暖,这样的感觉很好。”刚入职3年的费春媛医师,对于嘉兴市第一医院给予的人文关怀感受至深。

  当年,刚被录取还没正式入职的费春媛因病住院,医院科室领导就及时慰问、了解其病情,并积极协助家人跟主治医生沟通后续治疗问题。“记得有次生日的时候,连我爸妈都忘记了,医院却已经安排好了蛋糕和咖啡。”

  多年来,嘉兴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通过组建医联体、举办继教班等形式同时带动区域呼吸病学的发展,提升区域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能力。对于未来的学科发展,吕晓东表示,学科亚专业还要划分得更细一些,研究得更深一些,加强专病中心建设,医教研管,齐头并进,做好生命的“守望者”。

呼吸内科大合照.JPG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通讯员 严曹琼 诸胜涛    | 责编:陆姗姗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