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浙江 > 嘉兴 > 县市传真 新闻详情
憋“大招”的海宁 这波“潮涌”又瞄准了啥
发布时间 | 2023-03-13 09:18:09    

   最近,海宁又放“大招”了!一则关于营商环境的新闻,不断冲上各大媒体端,吸引了人们的视线。

  新闻聚焦的是今年《海宁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方案》的发布,其中除了有详细的方案解读,还明确海宁要“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和海宁辨识度的标志性硬核成果”“打造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先行区、改革创新‘起潮地’、市场主体活力‘最优市’”“全力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形势新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今年,浙江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列为全省重中之重的“三个一号工程”之一。全省新春第一会上,省领导明确强调,要强力推进改革攻坚,实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突破,打造最优政务、法治、市场、经济生态、人文环境。

  浙江的优质营商环境,在全国有口皆碑。2022年,海宁营商环境评价列全省县(市、区)第3。这样的名次足以让人自豪,可海宁没有就此满足,2023年一开跑就积极起势,针对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放出“大招”。

  说是“大招”,其实是对自身未来目标的设定和自我加压,也是对社会公众的一份郑重承诺。时点越特殊,越要努力付出;前程越广阔,越要奋力开拓。好了要再好,优了要更优,“四敢争先”海宁奋起,这也是《海宁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方案》发布的初衷。

  海宁的这波“潮涌”,不止于此。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曾对海宁现代化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这些年,在“重走重温”“理论溯源”“学思践悟”中,海宁步履不停。从沪浙首家跨省合作园区上海漕河泾海宁分区到浙大国际联合学院再到杭海城际铁路……起潮之地海宁,也总是扮演着改革急先锋的角色,善于跳出常规去谋划、去争先、去突破。

  当前,经济恢复向好势头已来,可一些行业和企业依然面临发展困难。特别对于海宁来说,传统产业转型发展速度还不够快,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艰巨,新旧动能转换仍需提档加速。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嘉兴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等诸多机遇以及区域竞相发展态势更加激烈,海宁要凭什么实现“赶超标兵、甩开追兵、争做排头兵”?

  今年海宁三干会上,海宁市委书记抛出的四问,直击人心,也是对上述问题的再细化和再分解——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海宁如何以探路先行者、时代弄潮儿的姿态,主动担当、主动作为?

  “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海宁如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创造出勇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表率的新业绩,在省委、市委重大部署中,承担更大担当、作出更大贡献?

  “经济整体好转”的机遇一年,海宁要以什么样的状态,拿出什么样的举措,实现经济加速好转、全面好转?

  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和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深化之年,海宁党员干部能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素质能力、作风形象,开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新境界?

  回答这四问,海宁给出的答案是,要大力开展“争先奋进年、工业跃升年、创新变革年”活动。其中,争先奋进是导向,工业跃升是重点,创新变革是动力。

  怎么具体推进、落实落地?海宁自有一套。

  关键之一,要落定目标,搭好舞台,大开竞赛。

  比如,为了狠抓投资冲在前,今年海宁要锚定“投资700亿、招引700亿、谋划700亿”目标,开展招大引强提质突破大比拼、项目推进大竞赛。

  细细数来,海宁此次要开展的竞赛,涉及高质量发展、工业跃升、招大引强、有效投资、营商环境、要素保障、平安建设、干部担当等9大领域,也被称为“九大争锋”竞赛。有关人士透露,高质量发展,主要拼总量比贡献、拼增速比质效;招大引强,要拼项目比质量、拼落地比绩效、拼保障比服务;有效投资,要拼进度、拼征迁、拼服务;平安建设,则要拼举措比结果、拼整改比成效、拼化解比压降、拼机制比长效等。

  这一场场竞赛下来,相信自有一番看头。

  关键之二,向历史取经,持续革新,开拓新局。

  这里就要提到“兴海工程”到“新兴海工程”的跃升。

  1994年,海宁市委、市政府作出在工业企业中实施“兴海工程”的重大决策,通过政策扶持,集中力量抓好一批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的工业项目,打造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产业,培育壮大优势企业、龙头企业,形成区域经济优势、企业规模优势、产品结构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随着“兴海工程”持续实施,弘扬了“敬业奉献、猛进如潮”的海宁精神,造就了海宁民营经济的发展典范。

  海宁有关领导指出,“兴海工程”给人带来诸多启示,比如,没有“小气候”可以离开“大环境”,必须胸怀“国之大者”;没有什么比实体经济更重要,工业始终是立市之基、强市之本;没有什么“单打独斗”,“团结奋斗”才能胜利。

  今年的“新兴海工程”则是“兴海工程”在新时代的升级版本,其直接目标是推动规上工业产值奋进3000亿元,牢牢守住工业经济嘉兴第一的位置,继续走在全省前列,迈入全国县域先进行列。往再远点说,则要立足当下推动海宁工业经济量质并升,打造全国时尚智造名城、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全省未来产业发展先导区“一城一地一区”,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传统制造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培育的海宁模式,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关键之三,聚焦个体,变“单向突破”为“系统变革”。

  当前的工作跨界融合较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是常态。很多工作不是仅靠个人或单个部门就能干成,更需要跨层级、跨部门、跨领域统筹协作。

  今年,海宁也更加注重强化多领域变革的协同性。同时,还对当地每个单位部门和每个领导干部提出“小目标”,要具体谋划抓好“五件事”,包括抓一件补短板的事、一件有特色的事、一件改革创新的事、一件服务群众的事、一件服务中心的事。

  法乎其上得其中、法乎其中得其下。奋进路上,海宁潮涌不断,令人期待。

来源:嘉兴日报    | 撰稿:记者 杨 茜    | 责编:陆姗姗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