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浙江 > 金华 新闻详情 A- A+
大型锯木头现场!金华这所大学开设木工课,网友:可以去旁听吗?
发布时间:2022-12-08 15:26:45    

   “木头是有思想的,它有自己的灵魂和气质。”当记者来到浙江师范大学29幢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5楼时,59岁的潘蕾一边用铁尺测量木头一边和学生们侃侃而谈。“大家在操作的过程中,首先要把心沉进去,然后再去创作。木头能感受到你的思绪。”谈起这门课,潘蕾的眼神炽热,整个人精神焕发。他告诉记者,自己开设木工课其实并不算跨界,做木工和教书育人的本质是同符合契的,而重点则是在养心。

  由木开始,学会宽心

  “你的姿势不对,这样捏砂纸很容易受伤。”学生们在忙活时,潘蕾就在一旁静静地观察他们的动作是否规范,操作过程中是否需要帮忙。别看潘蕾专业,其实他是跟着父亲偷偷学的。“父亲在老家是木工,小时候每当他上工,我就会蹲在边上偷偷学。”在父亲的影响下,少年时期的潘蕾对木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虽然有兴趣,奈何父亲并不支持,他希望潘蕾能成为一名老师。1983年,潘蕾顺利考入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专业,毕业后,如父亲所愿,他留校成为了化学系的一名实验员。时隔多年,已经成为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科技馆馆长的他,却依保持着儿时的向往与热情,留在心底静候发芽。

  2020年,一个机会摆在了潘蕾面前。为了顺应时代趋势,满足大学生劳动课程开设的需要,在结合文科综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33”实验教学体系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与学校的支持下,潘蕾重新拾起了爱好并开设了《现代木工制作》《木工技术提升与创作》两门课程,每门课程各24个课时,旨在教授大学生木工技能。

  “木曰曲直,生生不息。”潘蕾说,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木头也是如此。而自己的任务,便是带领学生们去发现规律,融入自然。“所以我要求学生们要从木开始,先重新学会呼吸。”

  和木相处,培育耐心

  “当代大学生很焦虑。我看到很多过来上课的学生都是急匆匆的,这样学习效果并不好。木工课虽然不对作品进行严苛的考核,但新手要做成已属不易。”潘蕾说,“这需要学生全身心去投入。”考虑到工作日学生们都要上课或参加社团活动,所以自己特意把课程安排在周六。“希望大家可以更好地沉浸在课堂中,得到另一种形式的放松。以耐心见证自己的双手‘开花结果’。”

  “要做好,就要有耐心。”潘蕾说,木工的活其实挺枯燥的,从设计图案到画尺寸图,再用锯子切割出形状,用锉刀精修细节,最后用砂纸在表面反复打磨、上蜡,成型。其间需要用到曲线锯、木刀、锉刀、刻刀、什锦挫等等复杂的道具,非常考验耐心。

  2021年暑假,为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潘蕾前往东阳的木工实践基地接受培训。自早上7点匆忙吃完早饭后,潘蕾便一头扎进了作坊,沉浸在自己和木头独处的小世界里。中午常常忙得忘记吃饭,等到完成“作业”时才发现已到深夜。

  “虽然耗时、耗力,但我非常享受做木工的过程,你别瞧榫卯结构看起来简单,但历经无数次的打磨才能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是非常困难的。”潘蕾如是说。

  “你要问我一个小木块能有多大的魔力?我能整整一天沉浸其中!”潘蕾抚摸着手中的木头零件,从囫囵模样到成型,一根根清晰的线条、一寸寸光滑的木纹,皆是安静打磨的回音。

  以木载道,潜续匠心

  木艺的美,在于简静从容。创作的精,在于潜续匠心。

  “现在的年轻一代都很少接触木工活了。”但你不尝试怎么知道自己不会喜欢呢?潘蕾向记者展示了他做的木质帆船、鲁班锁、木碗等等,个个精致美观,如同艺术品一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木工课的内容既能涉及到数学、物理、生物、艺术、人文等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同时拓开创作创新能力,非常有意义!”潘蕾说,与木相处,不但能够感受到不可复制的自然之美,还能领悟到岁月雕琢的静。这与教书育人可谓是不谋而合。“希望同学们能在这刻刀来回间,感受到自然的魅力,锻炼出自己的耐心,磨炼好自己的意志品质。”把这种体会,分享给你现在的朋友,传授给你将来的学生,让更多人体验到创造的快乐,领会到传承的匠心。

  “也许这就是我一直坚持,开课授学的意义吧。”潘蕾两鬓微白,嘴角笑开了花。

  一块原木,一段段纹理与脉络,尽藏了自然山水的轮廓。将山水打磨,便是时间长河的波纹荡漾。在这满屋绵长的纹路中,既沉淀着潘蕾对木艺的尊崇,也彰显着他对育人匠心的执着。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 撰稿:沈之阳 项志威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