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浙江 > 金华 新闻详情 A- A+
永康水务 回顾十年:青山绿水成为永康“主色调”
发布时间:2022-12-17 09:10:08    

       “治一方水土、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美一方家园”。

  水土保持工作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也是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靠山。

  近年来,位于浙江省中部的永康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国家、省、市水土保持工作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打造工作亮点。在不断推动水土保持工作迈上新台阶的道路上,让水保监管模式接上“永康地气”,交出了一份属于永康的特色答卷。

  222222222.jpg

  永康特色(贾梦思供图)

  水土保持制度斐然

  走进永康乡村,你仿佛置身于山水画卷,一层层梯田,从山腰铺向山脚,一片片稻田,从近处蔓延到远方。水稻、玉米、茶、桑、果、菜、药等农作物四季飘香;一幢幢黑瓦白墙的农家别墅依山傍水,星星点点洒落在群山之中;一条条盘山道路连接村庄和城镇,四通八达;一座座生态堤坝和堰坝守护着永康680多条河流安澜。“七山一水二分田”是永康市山水的写真照,但从前的永康并不这样。

  33333333.jpg

  永康绿水青山美景(贾梦思供图)

  永康市地处水力侵蚀为主的南方红壤丘陵区,由于历史上的乱砍乱伐、坡地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经营,造成河床和水库淤积,水库的集水区域水土流失、土地退化、涵养水源能力不断下降。据1999年省普查资料显示,永康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一度达到总土地面积的24.1%。再加上农村生活垃圾、企业污水、化肥、农药残留物的排放并随地表径流流入河道、水库,使河道、水库水质受到污染,河道水质一度达到劣五类水,直接影响区域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和生产生活用水安全,“用臭水煮白米饭,坐在垃圾堆里数钱”曾一度成为永康人居环境真实写照,极大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00年12月,《永康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制定,规划要求加强执法监督管理的同时,组织实施小流域治理和低丘红壤开发项目工程建设,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2008年,在时任水利部部长陈雷“六个率先”的精神的指导下,永康市出台《关于实现“六个率先”,全面加快水务事业发展的意见》,将工作重点由一村一户的改水转向全流域的治水,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建立了水土保持、水源保护和人居环境建设相结合的新路。

  2012年,永康市被列入全国第二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县,并于2014年5月通过验收。

  到如今,永康积极申报、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这份决心和勇气,来源于永康多年如一日的水土流失治理。十二五以来,永康共完成112.5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治理,全市水土流失面积降低至土地总面积的9.46%。

  小流域治理让生态更美

  “现在不但溪水很清澈,一年四季还不会断流,用水非常方便。”在永康市江南街道山后卢村溪边洗衣服的村民张桂萍感叹,村里有这样好的环境,多亏了小流域治理。

  流经山后卢的这条溪叫白云坑溪,小溪蜿蜒流淌,两岸草木葱郁。村民说,以前这条溪流并不“安分”。不“安分”的白云坑溪是啥模样?张桂萍记忆深刻:下雨天水流湍急,泥沙俱下;久晴无雨,则几乎断流。

  为“盘活”一湾溪水,永康市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在白云坑溪上游安装了翻板闸门,用以调节流域水量,蓄水、行洪功能兼而有之,满足了村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

  除了治水,山后卢还实行“污水、垃圾、厕所、环境、河道”五同步治理,在保持流域自然风貌基础上,修建了生态护岸、堰坝、亲水平台、污水处理站和配套管网,多管齐下,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该村共修建截排水沟7公里,蓄水池5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平方公里。

  像山后卢这样的村庄,永康一年比一年多。近年来,永康市按照《永康市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规划》,实施小流域综合治项目9条,分别为永康市太平水库水源区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永祥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杨溪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舟山溪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工程,三渡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前仓镇小流域治理工程,前珠山、岭脚、后荷下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上黄水库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及西溪镇东溪生态清洁小流域小流域治理。

  水保乡村让村民更富

  “今年是我们开展稻螺综合种养第二年,最近晚稻开始收割,田螺也大批上市,很多去年订过田螺的饭店都提前下订单了。”这几天,永康市石柱镇峰箬村耀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胡红英忙得不亦乐乎,公司推进一田两用,在减少70%肥料、农药的同时,增收40余万元。

  一片片稻田连绵不绝,一株株颗粒饱满的稻穗低垂,微风阳光下宛如泛起阵阵金色稻浪,稻田里水面下栖息着一颗颗大大的田螺,好一幅稻螺和谐共生的画卷。“结合峰箬村稻螺综合种养模式,水保乡村项目给稻螺养殖提供了优质的水源。”永康市水务局党委委员胡响明说,稻螺双丰收,为村民增加了收入。

  像峰箬村这样的水保乡村,将在2025年前在永康建成8个,涉及石柱镇、西溪镇、西城街道、花街镇等4个镇街,涉及石柱峰箬村、西溪金园村等多个乡村水土保持治理及美化提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59平方公里。正在实施的西溪镇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水保乡村建设),以桥之源、堰之趣、赛之憩三个节点为主线,将景观绿化及街角小品融入其中,同时建设滨水慢行道、亲水平台、栈道、悬挑式观景平台及“马”字形堰坝等以水为主景的空间场所,在达到治理乡村水土流失的同时,还为村民提供了休闲活动的场所以及乡村文化的熏陶。

  水保乡村的生态价值,突出在一个“绿”字和一个“富”字。水保乡村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主要围绕乡村绿化美化和河道综合整治为重要抓手,对宅旁、村旁、路旁、水旁“四旁绿化”,美化绿化乡村远山坡地、边坡裸露地、经济林地、重要水源地“四地治理”,通过因地制宜选取生态、景观、亲水的沟渠、河道及周边道路等进行综合治理,构建绿色生态新发展引擎;同时,也有利于深挖乡村资源,科学规划乡村建设,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生态产品,拓宽乡村振兴的新渠道,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架起“绿水青山”通往“金山银山”的桥梁,来实现乡村物质生活的富裕。

  4444444444.jpg

  永康水保乡村(贾梦思供图)

来源: 中国网    | 撰稿:辛文    | 责编:卢桥辉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