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清翠,鸟儿喳喳,四月份的金头会渡口春意盎然。
金头会渡口位于千峡湖两岸,面积70.93平方公里的千峡湖是浙江省第二大高山人工湖。在千峡湖的两岸,一个个渡口如同明珠点缀着山间绿色,这些渡口为村民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在金头会渡口边,蓝红色调的“浙景电0001”客渡船很是亮眼,它是全省首艘纯电6车客渡船,也是绿色低碳美丽渡口的配套设施。
金头会渡口的绿色低碳美丽渡口建设,是浙江省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示范省第一批基层试点项目,也是绿色低碳美丽渡口的省内唯一试点,不久前成功通过验收。
与常规渡口相比,绿色低碳美丽渡口有何不一样?又是如何做到智慧、节能又方便群众出行的?我们来到金头会渡口,当了次“体验官”。
坐船能预约
约定日期的当天,我们提前集合,准备驱车前往金头会渡口。
七点五十二分,打开手机导航,目的地设置为金头会码头,点击开始导航,再把手机固定在车载支架上,出发!行驶在山间的小路上,我们半开车窗,任由晨风吹拂脸庞。我们对接下来的“旅程”充满期待。
为了这次体验,我们提前做好了“攻略”。早就听说金头会渡口可以在手机上预约“打船”,我们也想尝试一下打“水的”。此刻,我们化身“乘客”,半信半疑地打开浙里办的“畲乡出行”小程序,看到上面整齐排列了实时公交、观光巴士、千峡湖渡口等9个板块,点击千峡湖渡口板块,在上面果然看到了金头会码头的相关信息,船长姓名、船长电话、距离等信息一目了然。
“你好,请问可以到金头会码头接一下吗?我们还有5分钟就到岸边了。”我们拨通了船长的电话。“可以!”孙劲松回复,他是船长,也是我们今天的师傅。
随着车辆缓缓行驶到码头边,拉上手刹,我们按时到达,“浙景电0001”客渡船也早已在此等候。“浙景电0001”的外观看起来很靓!红蓝双色,船长20米,型宽8.4米,型深1.8米,一共有两层,1层是停车区,2层是驾驶室和客舱。
我们下车后,小心翼翼地走向甲板,只留一个体验官驾驶汽车开上渡船。与我们一同上船的,还有来自后垄村的村民刘女士和她的朋友。
站在甲板上,我们好奇地看着小汽车:缓缓开上跳板,调整角度,停车,固定,轻松自如。这时,我们看到孙师傅在驾驶室观察,急忙向他挥手打招呼。
看到我们来了,孙师傅也向我们挥手回应。我们扶着栏杆,小心翼翼地上到渡船二层。“没想到刚刚打电话预约的乘客是你们。”孙师傅说。
他告诉我们,现在不仅能够预约坐船,金头会渡口还在码头与公路的连接处设置了水陆公交换乘候渡亭,亭边的电子站牌有班车、船舶实时位置等信息。村民下了船后,在候渡亭的电子站牌上就可以看到公交车还有几分钟到达,可提前做好准备。“现在很智能。”
我们后来了解到,金头会渡口服务了附近石塘山、后垄、旦水3个行政村的2131名村民,年渡运村民约有6万人次。
再也闻不到燃油味
透过窗户,迎面吹来的风带着花香,翠青的千峡湖湖面上微波荡漾。待所有乘客坐好后,渡船缓缓向对岸驶去。
“感觉停车的空间也比之前宽了,停车时候更放心了。”作为我们一行“体验官”中唯一一个驾驶汽车开上新渡船的乘客徐女士说。
“那是肯定的。”孙师傅骄傲地回应道。相较于之前的客渡船,这艘船上停车区的宽度增加了1米,减少了车辆剐蹭风险。
航行过程中,我们听到旁边客舱里很是热闹。带着疑惑,我们也到客舱里找个位置坐下。“听着噪音小了很多!”“闻着没有柴油味了。”与后垄村刘女士同行的两位村民讨论着乘坐体验。
在以前,传统动力渡船行驶到湖中间时,在岸边就能听到很大的噪音,快靠岸时还能闻到未充分燃烧的柴油味。
新换的纯电船就不会出现这类问题。相比于传统动力渡船,“浙景电0001”渡船利用纯电池驱动,不仅噪音小,每年还可替代燃油约2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多吨。
来自石塘山村的村民陈先生今天去城里买点蔬菜种子,看到我们在聊天,也忍不住感慨道:“现在坐船的心情都变好了,以前闻到燃油味很容易晕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很热烈。
我们从客舱走出,扶着栏杆欣赏两岸的春景,很是安逸。码头边伫立的一排排树木,郁郁葱葱。
“这里现在是一处网红打卡点!水杉林很漂亮,很多福建游客专门来拍照。”一旁的水手蓝东伟说。航行时,这艘船配备有1名驾驶员和2名水手。他说,为了打造绿色低碳美丽渡口,金头会渡口累计种植了水杉、中山杉等消落带碳汇植物100余棵,香樟、桂花等树木140余株。“确实很美。”
随着两岸的风景慢慢定格,渡船缓缓调整方向,停船。蓝东伟告诉我们,从对岸码头开到这个码头约需8分钟。孙师傅每天平均要开30多个来回,最多的一天曾开了50多个来回。
刚开始有点不习惯
青山为伴,绿水为友。我们这群体验官们跟着孙师傅,在两岸间来来往往。到了下班时间,我们原打算和孙师傅一起先回岸边的渡工房休息。
“刚开电船的时候,我也有点不习惯。”路上,孙师傅对我们说。“有啥不习惯?”我们问。孙师傅打开了话匣子:拔充电线、去机舱确认电池组是否漏液、检查与电船匹配的灭火系统、重新学习电船的操作……跟以前都不太一样。
一边的孙师傅娓娓道来,另一边的我们却满脸疑惑。似乎看出了我们的窘迫,“我带你们去体验体验。”孙师傅说。“Yes,sir!”同行的一位体验官开心地回应。
孙师傅又把船重新开到船舶充电处停好。此刻,我们化身“船员”,与孙师傅一起进行开船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个任务是先把充电线拔掉!走到充电处,孙师傅边拔充电线边对我们说,电船充满电后会自动断电。此外,渡口还装有5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村民可以在这里给自己的车充电。“第一关很容易。”我们说。
和检查小轿车一样,接下来查看船周围有无异物。我们跟在孙师傅后面,绕船体巡视一周。“没有异常!”我们兴奋地说。
“现在我们去检查机舱,这是和以前不一样的地方,传统的燃油船在这一步主要是检查油量,而我们接下来主要检查电池组。”我们按照孙师傅的指导,检查电池组是否存在漏液、水循环的管道有无泄漏、冷却系统是否正常……
电池组在机舱里,机舱内部最高的地方只有1.35米,我们躬着身子紧跟在师傅后面,对照着手中的检测指南,在他的指导下挨个检查,低矮的机舱内,每走一步都略显吃力。检查结果:全部正常。
重新回到1层甲板的时候,我们注意到船舶的灭火系统。这艘新船的灭火系统与燃油船也不一样。“以前灭火器的主要成分是常规的二氧化碳,这艘船用的是七氟丙烷,这与电池特性有关。”孙师傅走向下一个检查点,边走边说。直到全部检查完毕,我们大约用了20分钟。
结束后,我们先到2层的客舱里稍作休息。孙师傅对准空调,按下遥控器,凉风吹来。“以前开空调要考虑供电问题,现在不用担心。”孙师傅指了指空调说,这艘船的动力来源是两组磷酸铁锂电池,总电池容量相当于20多辆电动汽车电池容量总和,按照往日的工作强度,如今客舱和驾驶室都开空调也不用担心电量问题。
说起用电,孙师傅又告诉我们,渡口附近布设的太阳能光伏板让渡口照明、助航标志和电子站牌等实现了清洁能源全覆盖。
来源: 潮新闻 | 撰稿:见习记者 王啸 通讯员 余超 施林鹏 徐丽雅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