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浙江 > 宁波 新闻详情 A- A+
7次普查,见证鄞州变迁他一次没落
发布时间:2020-11-16 09:14:33    

  编者按: 国之情,民之意,查人口,定大计。

  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启。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况,将为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近日,记者在鄞州和淳安,跟随两位多次参与人口普查的老普查员,走村入户,摸清人口“家底”,一同见证沿海小镇和山坳小村的大变迁。 

  早晨7时,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咸二村80岁的人口普查员张如定老人,已经拎着印有“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字样的天蓝色布袋,准点出门了。“上午跑三家吧。”步伐矫捷的老人,乐乐呵呵地立下了当天的小目标。

  如今,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进入关键的入户登记环节。这些日子,老人每天微信运动步数都在2万步以上。和其他人口普查员不同,这位“80后”人口普查员已经第七次参加人口普查工作了。也就是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七次人口普查,他一次没落下。

  咸祥镇靠海,一阵阵咸湿带腥的海风吹来,轻轻拂过岁月在他面庞上留下的一道道沟壑。“走吧,一起去看看。”在老人的热情邀约下,我们零距离体验人口普查员的日常,亲眼见证咸祥镇老百姓的生活变迁。 

  张如定(左二)与普查员(左一)一起走村入户调查。

  时间:上午8时

  地点:老谢家菜园

  蔬菜大棚里的致富经

  穿过咸二村平坦的水泥路,又转到乡间的田埂上,弯过几道弯,我们终于找到了咸二村的蔬菜种植大户谢武鸿。戴着一顶遮阳草帽,谢武鸿正在地里平整土地。

  “老谢,停下来歇会,你家里有几个信息跟你核对一下。”别看张如定已80岁高龄,喊起话来声音洪亮着哩。趁着老谢走过来的空当,老人告诉我们,“普查时最好别给人家添乱,像老谢在地里干活,我们就到地里来。”

  说着话,老谢已经走了过来。张如定拿出平板电脑,一样一样仔细询问,“到10月31日24时,在你这个户口的一共几个人?”“分别叫什么名字?”“年龄、学历、是否识字?”基础信息仔细核对无误后,老谢在平板电脑上签名,他家的普查就完成了。

  干完正事,张如定和老谢聊了起来。老谢是村里有名的蔬菜种植大户,用他的话说,从15岁就开始种田,一直到今年61岁。如今,他和老伴两个人管理33个大棚。

  “特别是这十年里,从上次人口普查到现在,家里变化挺大。儿子结了婚,又添了孙辈,如今户籍上有了五口人。”提起晚辈,老谢的眼神温柔了不少。

  除了家里添丁,老谢田里的蔬菜大棚也在不断往外冒。“一开始9个大棚,后来24个,现在33个,马上还要再加几个。”从东头到西头,老谢挨个数起大棚,乐得合不拢嘴。

  别看老谢年过六十,种起菜来依然是一把好手,种菜经验足,种菜思路也活。他指着一处大棚给我们看,只见一株株水果番茄苗整齐列队,有的苗上已经开出了小黄花。“这些都是日本进口种子,一包种子1000粒,350元一包,刚好种一个大棚。普通番茄5元一斤,这种水果番茄最低15元一斤。”他说,从去年开始试种番茄,从一个棚开始,今年种了两个棚。

  “不管城里还是农村,现在生活水平都好了,要吃得好吃得健康,我这个种植品种必须得跟着调整。”就在前几年,同一片地里,长出的都是花菜、大白菜、小青菜等大路品种,如今像水果番茄这样的经济品种逐渐多起来。

  “从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种地也要靠思路,要懂技术呢。”最让老谢感慨的是,现在种地机械化水平提高了,耕地有大棚旋耕机,浇水有抽水泵,还有晒谷机、拖拉机。正因为此,他和老伴两个人就能种几十个大棚。

  和其他质朴的农民一样,老谢也羞于在人前谈收成,只是含糊地说着:“过得去过得去”。但从他不断追加投入不难看出,他对土地有感情,对农业有信心。

  “明年3月再来转转,来尝尝我的水果番茄,口感好得不得了。”临别时,老谢诚挚地说。

  时间:上午9时半

  地点:宁波圣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车间里的“智”变

  从老谢地里出来,张如定领着我们直奔宁波圣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找公司财务总监鲍月光。

  “他们的员工宿舍里住着好几个外来员工,这些人的信息也得摸清楚。老鲍在公司干了27年,员工信息他最清楚,我提前都跟他联系好了。”带着我们,张如定一边赶路,一边解释着。看得出,在来之前,老人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案头工作。

  赶到圣达智能时,鲍月光正好处理完手上的工作。来不及坐定,张如定便开始在村人口普查人员的辅助下,对接公司集体户口上的员工信息。

  “跟十年、二十年前比,你们员工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啊,你看,大学生都有不少了。”长期积累的普查经验,让张如定老人一下子就觉察出了新变化。

  “您看得真准,公司现在82名员工中,大学生近20人。现在还在招大学生呢。”鲍月光立马接过话继续说,“公司2014年开始‘机器换人’,几年下来,现在车间基本实现了数字化。数字化车间,没大学生不行,比如激光切割画个图纸什么的,还得是大学生来做。”

  不过,由于公司所处的咸祥镇远离鄞州市区,所以招聘大学生并不容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年公司在宁波市设立了营销中心。“准备把技术研发、设计人员都放到市区,这样既有利于留住人才,也有利于招揽人才。”鲍月光说。

  咸祥镇有做金属箱柜的传统,如今镇上工业园区集聚了几十家大大小小的金属箱柜企业,圣达智能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年截至10月底,公司已实现产值8000万元,今年有望达到1.2亿元。十年前,张如定上一次来普查人口时,这家公司产值不到3000万元,员工只有10多名。

  车间层次、员工结构变化了,公司的产品也变了。“原来就是做普通的金属柜,现在我们已经升级做库房一体化。”鲍月光举了个例子,原来库房里的空调多是由人来控制,现在一体化库房,可以在电脑上实现对空调设备实时管理。

  目前,公司旁边一块14亩的空地上,一幢新的标准厂房正在兴建中。建好后的厂房,专门生产库房一体化产品。

  公司业绩稳步上升,员工收入也水涨船高。“我记得上世纪90年代那次普查,你们车间工人一年收入只有3万元,现在普通工人一年八九万元有的,懂点技术的都在十万元以上。”张如定不住点头,“我印象中1999年,镇里工业园区放在了咸二村,镇里工业企业开始多起来,我们老百姓的收入也跟着年年上涨。”

  时间:上午11时半

  地点:张如定老宅

  老宅门前的乡村巨变

  走访完来咸祥镇创业的年轻人张岩,张如定当天上午的小目标顺利完成了。“今天上午还比较顺利,找的人都在。接下来还有几十户人家,要在11月15日之前完成‘短表’登记。15日之后,我们会根据系统里随机抽选的家庭,进行更为详细的‘长表’登记,工作量也不小。”奔波了一上午,老人终于放慢了脚步。

  走到一幢宽敞的楼房前,老人眼前一亮,指着楼房告诉我们,“这里是我家,四进四出,宽敞着呢。这是我和大儿子的房子,不过我现在不住这里,小儿子那边房子条件更好,他让我们住那边。”老人得意地说。

  别小看这一处普通民房,在张如定眼里,可藏着历史的大变迁呢。他介绍,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我们一家挤在40平方米的平房中,经济条件相当差。一直到1983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住房还差不多是老样子。到了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大儿子成家前,家里才建造了一幢两层砖木结构的200平方米的房子,明亮宽敞。小儿子结婚前,也新造了157平方米的新房。2000年,两个儿子都在城里买了房。2010年前后,两个儿子又分别在市区购买了136平方米和220平方米的房子。

  这些年,张如定还发现,生活条件好了,像他一样的高寿老人多了。他说,第一次、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咸二村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有个位数。第四次普查的时候,70多岁的老人已经算是高寿了,而现在70多岁的老人看上去个个精神倍棒。如今全村80多岁老人30多位,90多岁老寿星也有好几位。

  “人口普查可以为国家制定与‘人’相关的大政方针提供重要依据,比如像我这样的高龄老人养老,村里小娃娃就学,年轻人创业就业等。好日子,有盼头啊。”以人口为量尺,张如定老人记录了浙江一个普通小镇的历史变迁,也深刻感受到了变迁中的美好。 

来源: 浙江日报    | 撰稿:夏丹 王波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