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浙象渔66087船在135海区捕捞作业时,误捕一条中华鲟,目前已放生。
据船长陈葵介绍,当天傍晚6点左右,他和船员起网时,发现一堆渔货物里有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看起来像中华鲟,目测大概重量在7公斤左右。”他说,平时报纸电视都有宣传,大家都认识,当场就放生了。
中华鲟是水生物中的“活化石”,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中华鲟类的祖先在地球上已有1.4亿年的历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赣江、钱塘江等水系偶有出现。
“以前也放生过鲸鱼、海龟等海洋保护动物,已经成习惯了。”陈葵说,作为海边长大的渔民,“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理念已经深深植根每个人的心里,知道保护海洋资源和国家珍稀水生动物的意义,放生是每个渔民都应该做的事。
象山县水利和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渔民对捕捞到的珍稀野生动物能够及时报告,主动核实,反映了象山渔民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意识逐年提高,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宣传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来源: 潮新闻·浙江日报 | 撰稿:陈佳雯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