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收官,余热犹在,在各种热搜话题中,宁波人最上头的还是那些带有鲜明地域标识的元素:鄞州雪里蕻、船王炒饭的宁波味道;红帮裁缝巧手定制西服的妥帖;90岁高龄的“济公”游本昌演活了的“爷叔”,其身后是那风起云涌的宁波帮影子……
为啥这些元素能让宁波人如此激动?是因为从中找到文化DNA,找到乡愁记忆,还是在一部如此火爆,又是全国刷屏的精品力作中,让宁波味、宁波精神,有了更广泛的宣推。
“繁花”过后,出圈的“宁波元素”如何继续红火?
一
《繁花》浓浓的上海腔调里,有着熟悉的宁波味,是再正常不过了。
这些年来,不少讲述地道上海故事的作品里,或多或少都会闪动“老宁波”“小宁波”的影子,原因无他,宁波与上海之间,有着水乳交融般的地缘亲情。
从“爷叔”身上的宁波帮说起,有多少商界大亨,从宁波出发,乘轮船到十六铺码头进城,辛苦打拼,多年后书写出上海滩叱咤风云的传奇。比如上海有一条虞洽卿路,一条朱葆三路,以两位宁波帮巨子命名的路背后,有多少辉煌留在了上海。
还有不少宁波帮人士,从宁波出发,经过上海商界的风雨洗礼,去往香港,去往海外。
从宁波老外滩说起,这个开埠比上海外滩还要早20年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外滩,那些清末民初,中西合璧的历史建筑,仿佛上海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的缩影。
早在上海外滩兴盛之前,宁波三江口就已经成为了欧美商船云集之地,中外商家争相在岸边兴建店铺门面,二十世纪中叶以前的宁波外滩,是近代宁波商帮的起泊地,也是近代宁波得以“领风气之先”的重要因素。
从宁波外滩到上海外滩,短短几十年后,盛况逆转,上海成为国际大都市,曾经引领风气一时的宁波,与上海仍然有着某种意义上的声气相通,彼此呼应,在国内,再也没有一座大城市,比上海与宁波更为同气连枝。
比如,宁波人在上海开创的第一家现代银行、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第一家保险公司、第一家西服店,还有第一家五金店、绸布店、钟表店、国药店,第一家火柴厂、灯泡厂、化学制品厂、印刷厂……
据说,地道的宁波人,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上海亲戚;地道的上海人,每4个家庭都有宁波亲戚。
二
盘点这些出圈的“宁波元素”,有吃的,有穿的,有宁波人共同记忆的,有洋溢地域精神的……
这些元素,在电视剧里本来就不可缺少。因为这是日常生活里的烟火气,是激发剧里剧外人们共情的时代印痕,是撑起一部剧的精神内核。
这些元素,也是激发人们乡土情怀与对生活热爱的触媒。雪里蕻、川乌、炒饭、泡饭,是舌尖上的乡愁;一件讲究面料与做工的西服,一群带有甬商浙商创业基因的老总身影,是追求品质生活,勇于开拓奋进的人生写照。
这些元素,在一部有着高关注度和高话题性的热播剧里出现,台词、人物形象、故事背后的地域文化与精神的追索,比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很多影视剧里的宁波风光宁波地标,更能直抵内心,也更具厚重感。
这部剧,无疑带火了一座充满着“魔都腔调”的海派大城市,带火了那条黄河路,带火了和平饭店,带火了种种时尚风潮……跟着这部剧出圈的“宁波元素”也在第一时间,被各类官媒自媒体爆炒,狠狠挖出了作为鄞州省级非遗的雪菜制作技艺、红帮裁缝技艺,解锁了包玉刚、陈顺通等船王的传奇往事,也将虞洽卿、包玉刚、叶澄衷等近现代宁波帮人物以及书写“四千精神”的雅戈尔、杉杉等为代表的改革开放以后的浙商群体进行了挖掘。
出圈的“宁波元素”,在借《繁花》热点刷出特有质感的同时,一方面让宁波人增添了更多追剧的热情,另一方面,也让宁波观众通过一部剧集体怀旧,集体跟着电视剧吃上了雪里蕻、川乌、炒饭、泡饭、排骨年糕,集体在追宝总、爷叔、魏总、范总之际,为宁波百年来的商界大佬走出了中国近代最大商帮与有荣焉。
三
追剧的日子随着“繁花”开遍倏忽而过,被“繁花”带热后的“宁波元素”,是否也将倏忽而冷?
在鄞州,雪里蕻和红帮服装的前世今生,分别安放于雪菜博物馆和宁波服装博物馆,两家馆里不仅将这两项非遗的文化积淀,历史底蕴,经过梳理挖掘后进行展陈,也将非遗的传承开发进行了有效探索。
雪菜博物馆已经连续多年举办雪菜文化节等各类民俗活动和农业主题的研学活动,还开发了多款适合游客的文创品。对于宁波菜系,雪菜是不可缺少的配料,十大名菜中有“雪菜大黄鱼”。讲好一棵菜的故事,可以从《繁花》里的爷叔讲起,也可以从腌制咸齑的七石缸讲起。
据媒体介绍,因《繁花》出圈的红帮裁缝,某服装店的私人定制订单多了起来,在宁波服装博物馆,也时常有宁波市服装协会定制专业委员会的专业技师现场开展量身定制服务。
被剧带火只是一时,无论是美食还是服装,或者是非遗的传承,在一时跟风之后,还是要沉淀下来,研发新品,提升用户体验,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这样的生命力才会长久。
如果说,因为一部剧,宁波可以借商帮精神、浙商精神,推广一座城奋进开拓的形象与精气神,那么在鄞州,有着大量的宁波帮人物,有着从云龙走出去的船王陈顺通,他曾在抗战时期,把公司的两艘轮船沉于江阴要塞和宁波镇海口,以堵塞航道,来阻止日军从水路对中国的进攻,还有个拥有2500年仍然需要广为普及的“鄞”字,这些都值得持续去做好文章,讲好故事。
一部剧只是一个吸引围观的契机,而要长久引起关注,树立良好地域形象,则是在讲述和传承历史的基础上,把当下的故事讲得精彩生动,把文化的积淀与时代的精神,更好相结合。
来源: 潮新闻 | 撰稿:共享联盟·鄞州 吴海霞 记者 王波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