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因为创业经商的氛围浓厚,被外界戏称为“搞钱之都”。在“搞钱”方面,诞生过“天下宁波帮”的宁波自然不遑多让,而且底蕴更为深厚。只不过,宁波人的“搞钱”,多显低调罢了。
宁波人多会“搞钱”?放在全国比较,宁波的“吸金效应”如何?伴随着2023年各项数据陆续披露,宁波人在“搞钱”方面的本事,也显露冰山一角。透过几个数据,我们一起盘一盘宁波人的“钞能力”。
百姓“钱包”全国第八
在缺乏科学统计的旧社会,一句“地主家也没余粮”,就能反映年岁的丰欠。对应到现在,背后说的,就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概念。
居民可支配收入,顾名思义,是居民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形象地说,就是老百姓的“钱包”。
在众多统计数据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因为既关大局也系民生,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很多个人选择城市、企业开展商务决策的参考指标。
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构成 来源 宁波市财政局官网.png
2023年宁波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构成 来源:宁波市财政局官网
按照宁波发布的2023年数据,全年宁波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731元,同比名义增长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5%。
如果对于71731元这个数字没概念,不妨做个对比。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18元,浙江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3830元。在浙江省内,宁波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次于杭州的73797元,而且两者的差距要远小于经济体量的差距。
对比全国城市GDP的座次,也可以发现,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个指标排名上,宁波往前窜了好几位。
2023年,宁波GDP总量为16452.8亿元,排在全国城市第12位。但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宁波却可以排到全国第八位,除京沪两个“8字头”的城市外,与深圳、广州、苏州、杭州、南京同属“7万+”区间,与“搞钱之都”深圳的差距也只有5000元。
但凡是人均数据,总是避免不了“被平均”的质疑。不过,从城乡和区域差距看,宁波人均收入的均衡程度要远高于大部分地方。
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宁波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8万元、4.8万元,倍差降至1.67以内,连续20年呈缩小态势。而同期,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倍差为2.39。
同时,对比宁波十个县市区,也可以看到,除了一头一尾的鄞州和奉化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字头和5字头外,其余八个县市区均集中的6万和7万区间。
宁波人是如何“搞钱”的?都说“无商不富”,作为宁波商帮的诞生地,贸易经商的基因融入地域文化,宁波人的“钞能力”,也与热衷于投资、经商分不开。
这一点也反映在宁波人收入渠道的多元化上。从收入来源看,宁波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9320元、经营净收入12353元、财产净收入7690元、转移净收入12368元。经营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的占比接近30%,也说明宁波人工资之外的“搞钱”路子不少。
政府“钱袋子”全国十强
除了老百姓的“钱包”,地方政府的“钱袋子”,也是发展水平和经济活跃程度的重要体现。尤其这两年,在土地财政收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财力,更加反映一个地方经济结构的韧性。
据统计,2023年全年,宁波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3384.1亿元,比上年增长0.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85.9亿元,增长6.3%。
如果说GDP是衡量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那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就是衡量地方政府财力最核心的指标。地方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公共事务的开支,都有赖于此。
放在全国,宁波1785.9亿元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名也要比GDP位次高两名,并且进入全国城市财力十强榜。
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十强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杭州、苏州、重庆、天津、广州、成都和宁波。其中,天津、宁波两个经济总量未入十强的城市双双入榜,南京、武汉则无缘十强。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包括税收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大头。
宁波产业兴、经济活,成为地方“钱袋子”的重要保障。
2023年,宁波1785.9亿元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构成中,税收收入1464.7亿元,增长5.9%,非税收入321.2亿元,增长7.9%,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2.0%。分税种看,增值税为647.9亿元、企业所得税为252.4亿元、个人所得税为131.4亿元。
当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只是政府“钱袋子”的一部分。
宁波市财政局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宁波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资金为2955.11亿元,除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之外,还包括政府一般债务收入166.67亿元、转移性收入1002.68亿元。
政府的“钱袋子”怎么支出,也直接关系到百姓获得感。从2023年宁波重点支出执行情况看,农林水、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科学技术等方面支出都超过百亿,是支出的大头。
人均存款全省进不了前三?
谈到钱,自然离不开银行存款。在各种经济指标中,银行存款数据,也是一个地方财富体量的观察视角。
尤其是这两年,由于房地产、股票、基金等市场的低迷,居民消费和投资意愿降低,大量的资金只能存在银行,导致银行存款数据大增。
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统计数据显示,12月末,宁波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3.41万亿元,同比增长8.9%,比年初增加2768.9亿元。
其中,住户存款增长较为明显。12月末,宁波全市住户存款余额1.44万亿元,同比增长21.4%;比年初增加2534.9亿元,同比多增163.8亿元。
放在全国,宁波3.41万亿元的存款总额,居西安之后,排名第13名,与GDP排名大致相当。不过,考虑人口不到千万、不是省会城市等因素,这个数据已经相当亮眼。
如果存款总量反映的是城市财富体量,那么人均住户存款,则更接近百姓家底。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宁波的人均住户存款并不格外出众。
2023年末,宁波全市常住人口为969.7万人。按此计算,宁波人均住户存款为14.83万元,仅略高于浙江全省14.73万元的数据。
在浙江省内,宁波人均住户存款甚至没有排进前三。其中,杭州以18.7万元遥遥领先。绍兴和舟山的人均存款也都超过了15万元,分别达15.8万元和15.4万元,位居浙江的第2、3名。宁波只能屈居第四。
而放眼全国,人均住户存款超过15万元的城市也超过20个。不过,这个榜单分布规律与经济体量的关联并不大,比如经济体量并不居前的鄂尔多斯,凭借超过16万的人均存款,可以排到榜单前列。
对此,宁波一家银行的理财分析师解释说,这与宁波外来人口比重高、市民投资理财意愿强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很多外来人口虽然在宁波工作生活,但是存款却多数在老家。而且宁波人资产配资的意识强,对股票、黄金等投资的热情都比较高,因此很多资产未必体现在存款上。
确实,在资本市场,宁波一直是个活跃的区域。统计数据显示,即便是股市行情欠佳的2023年,宁波的证券投资者股票账户数依然达到307.9万户,同比增加7.7%。同时,全年证券成交总额达126891.5亿元,同比增加5.7%。
市场经济,人跟着钱跑。城市“吸金指数”,背后是城市营商环境、发展潜力的综合体现,更是一个城市的吸引力所在。宁波统计局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宁波常住人口在自然增长率为-1‰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7.9万的人口增量,也充分说明了宁波的“人财”效应。
来源: 潮新闻 | 撰稿:李华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