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浙江 > 浙江新闻 新闻详情 A- A+
“咆哮妈妈”是受害者 还是她真的害了谁?
发布时间:2017-04-17 09:46:10    
  近日,一段“咆哮妈妈”的视频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网友对这位“咆哮妈妈”纷纷谴责、中国网浪潮首席评论员刘雪松则认为,不管是“挺咆派”,还是“打咆派”,理论上的三观都无比正确。三观正到这个境界,是孩子们的幸福。但实际上,吃瓜群众网上网下的情绪并不都是划等号的。真轮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了,谁的节操都没这么亮。
 
  4月11日晚,在杭州余杭的一商场的儿童游乐区里,一名女孩游戏时踩到了一名男孩,男孩的妈妈见状顿时发怒,要求女孩当面道歉,质问这个3岁左右的女孩是不是从他儿子身上踩过去。而这时,任凭女孩的母亲再怎么解释、道歉也是没用。当男孩的父亲拉开妻子,抱起儿子,男孩已被母亲越来越激烈的情绪吓哭了。在现场,一个家长上前劝和,但是男孩妈妈不听劝,还跟她动起手来。
 
  网友讨论的焦点在于,“咆哮妈妈”的过激行为,究竟导致谁受到了伤害。有网友认为“咆哮妈妈”的反应太过激,导致小女孩受到伤害。也有网友认为,“咆哮妈妈”的行为理解的,在网页的声讨中,“咆哮妈妈”也成为了受害者。
 
  对此,心理学家赵晓佳认为,在这件事情中最让人心痛的是那位一岁的孩子,不是因为他被踩了,而且没有获得道歉,是他在人生中安全感形成时期经历了因为此事情绪失控的母亲。
 
  “对于孩子来说,一个情绪稳定的母亲是安全感的重要基础,人几乎一辈子的安全感来源于三岁之前与母亲的相处模式。先不说这个孩子是否真的有身体上的受伤,仅仅从母亲的表现来看,我们看到的母亲行为,是保护孩子,讨回公道,但是真正让孩子“二次”受伤的恰恰是母亲失控的情绪和行为。”
 
  刘雪松则认为,这位咆哮妈妈在视频中表现的异常情绪,并不表示这位妈妈日常就是这么一种情绪。可能是特定时间点,特定情况下综合因素的结果。
 
  “我们通过这段视频,审视这位妈妈的情绪与表现,自然而然地会去反思自己的道德底线、方法技巧、情绪管理,但对于咆哮妈妈完全病态的表现,可能我们不能轻易从道德的层面、从一个正常人的标准去评判她。天下父母、尤其妈妈,都有护犊的本能。而在这位妈妈身上,她的护犊本能完全一瞬间动物化了。老公拦不住,自己的孩子被吓哭了也顾不着,她心里只有一个死理——必须让女孩当着自己、当着孩子、当着女孩妈妈的面,向儿子道歉。”
 
  刘雪松进而表示,“当我们在批评指责咆哮妈妈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的时候,我们同样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在讨论别人的是非对错时管理好了自己的情绪?我们的讨论腔调,传播口吻,是否得当,是否得体?”

 
  以下是刘雪松评论全文
 
  多大点事儿啊!孩子跟孩子之间这点破事,可能很多家长都碰见过。但十有八九最多埋怨几声,抱开小孩。今天这位戴着眼镜、外表斯文的男孩妈妈却明显恼怒了,坚持要女孩道歉,然后上演了视频中引起网友群体围观的失控情形。
 
  视频显示,女孩妈妈把女儿从滑滑梯上叫下来,让女儿道歉。不料女儿转身就走。这小女孩转身走的时候,出手将面前一名跟自己差不多的女孩猛推了一把。然后男孩妈妈彻底发飙了,老公劝不住,别人拉不住,声嘶力竭地咆哮,拽着女孩硬让道歉。男孩女孩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气氛吓哭了。而咆哮妈妈已经情绪完全失控。老公将她拉开之后,咆哮妈妈挣脱开来,冲过去,连热心劝架的“路人甲”也被咆哮妈妈动到了粗。
 
  这段视频被传到网上之后,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情绪突然共鸣了。视频中的家长相互之间倒是没撕起来,而针锋相对的两派网友却撕得碎头发满地。
 
  越“家常”,越容易产生共鸣。这应该是这段视频人人围观,人人都能提溜着“节操棒”敲打几句的原因所在。

 
  如果不看视频,光看文字,咆哮妈妈铁定会被“节操棒”乱棍敲死。先看看标题——
 
  人民日报官微的标题是:《儿子被踩,母亲失控咆哮拽女童》。新京报的官微,前半句加了“误”和“一脚”两个关键词,成了“儿子被误踩一脚……”就跟亲眼看见了似的。财经网和法制晚报的官微,在新京报的基础上,再在后半句加了又一个关键词“撕”,于是后半句标题成为“……母亲失控咆哮撕拽女童”。这个“撕”字用得绝,用的是想象力丰富到家的手撕鬼子的撕。而网络文章的标题已经是这样了:“杭州妈妈失控咆哮狂拽女童,路人也被追着打,视频惊呆全国网友”。
 
  还好,有视频。还好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而雪亮的眼睛都看到了一个特别的细节,这女孩在咆哮妈妈还未咆哮之前转身走了。走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出手将另一名女孩的胸口狠狠地推了一把。
 
  当事孩子这一把,推开了与事无关的另一个孩子,却把咆哮妈妈从吃瓜群众的汪洋口水中捞出来半个身体。这让很多同样做着爸爸妈妈、同样遇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负时的心疼加克制,得到了情绪的释放。他们没有像这位情绪失控的妈妈一样当场发飙,但他们中很多人,打心眼里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远离视频中这位强势的女孩。
 
  不管是“挺咆派”,还是“打咆派”,理论上的三观都无比正确。三观正到这个境界,是孩子们的幸福。但实际上,吃瓜群众网上网下的情绪并不都是划等号的。真轮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了,谁的节操都没这么亮。
 
  从视频来看,咆哮妈妈当场的火,看上去是冲着小女孩来的,实际上是冲着女孩的家长来说。彻底发飙之前,咆哮妈妈指着孩子质问:“你妈怎么教你的?!”这时候,如果女孩的妈妈稍微对自己的孩子强硬点,给孩子一个当面承认错误、道歉求得原谅的规矩,或许咆哮妈妈这场火,就不会彻底失控。但是女孩的妈妈,面对咄咄逼人的男孩妈妈,既希望女儿能够道歉,又怕孩子受到伤害,一把将“犊”护在怀里。视频中传来两句绝对真理、但让男孩妈妈火冒三丈的话:“我们也不懂事呀!”
 
  理是这个理,但话不能这么说啊。很多家教严格一点的孩子,都有过这样的记忆:当自己惹哭了别的小伙伴、对方妈妈领着哭泣的小伙伴上门讲理的时候,少不了会被妈妈当着对方的面揍几下屁股。打得越痛,表示大人的歉意越深,孩子的教训越深。孩子就是这么从不懂事,到懂事的。
 
  因此我认为这位咆哮妈妈在视频中表现的异常情绪,并不表示这位妈妈日常就是这么一种情绪。可能是特定时间点,特定情况下综合因素的结果。

 
  我们通过这段视频,审视这位妈妈的情绪与表现,自然而然地会去反思自己的道德底线、方法技巧、情绪管理,但对于咆哮妈妈完全病态的表现,可能我们不能轻易从道德的层面、从一个正常人的标准去评判她。天下父母、尤其妈妈,都有护犊的本能。而在这位妈妈身上,她的护犊本能完全一瞬间动物化了。老公拦不住,自己的孩子被吓哭了也顾不着,她心里只有一个死理——必须让女孩当着自己、当着孩子、当着女孩妈妈的面,向儿子道歉。
 
  人的愤怒的时候智商为零。犯罪心理学有一个名词叫做激情犯罪。西方犯罪学将其归为“挫折攻击型”犯罪。这一瞬间,咆哮妈妈的认识范围已经小得不能再小了,理智分析能力、自我控制力接近零了,所以她不是一般的情绪失态,而是精神失控。她会不会有可能有产后忧郁症?会不会内心积压了太多抑郁、焦虑的情绪而平常看不出来,但通过这件事突然暴发、突然发泄出来,短时间完全失去自我了?如果这种可能性成立,那么,咆哮妈妈的举动是错误的,但内心是值得同情的。因此,当我们在批评指责咆哮妈妈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的时候,我们同样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在讨论别人的是非对错时管理好了自己的情绪?我们的讨论腔调,传播口吻,是否得当,是否得体?
 
  (中国网作者杨云寒 见习作者魏诗盈)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杨云寒 见习 魏诗盈    | 责编:杨薇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