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浙江 > 衢州 新闻详情 A- A+
开价8万不卖却无偿捐献 龙游老教师捐出珍藏报纸
发布时间:2016-06-05 00:26:18    
开价8万不卖却无偿捐献 龙游老教师捐出珍藏报纸

  曾渭生和他的家庭报刊收藏馆

  “有人得知我的集报馆要拆了,想买我的报纸,开价5万,我没搭理,后来又说加到8万元,我回他一句,你给我80万,我也不会卖!”昨天上午,88岁的衢州龙游集报人曾渭生坐在家中——曾渭生家庭报刊收藏馆,一脸释然。他的身后,是350个空空如也的报柜。他的毕生所集、时间跨度近百年的3万余份珍藏报纸无偿捐献给了龙游县档案馆。

  曾渭生曾是龙游县溪口小学的语文老师,集报、摘报是他的最大爱好。1994年,他在位于县城环城东路17号的家里成立“灵江书屋”,把自家收藏的图书和报纸与街坊邻居共享共读。2010年,“灵江书屋”改名为“曾渭生家庭报刊收藏馆”,将所住平房一隔为二,27平方米用于和老伴居住,33平方米用作藏报,是我市乃至全省第一家家庭报刊收藏馆。

  曾渭生的藏报包罗万象,种类繁多,有近5000个品类。他收集报纸有着自己的原则和判断,国家标志性事件、重要时间节点的报纸都是收藏重点。比如,他珍藏着一份1946年5月15日、发行量不到1万份的《人民日报》创刊号,还有丝绸印刷版、发行量仅3000份的《中国农机化报》,另外还收藏有上世纪30年代的《大公报》和《关东日报》,这些报纸都是他从别人手里转来的。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曾渭生已88岁高龄了,对集报、看报、摘报这样的“眼力活”已渐渐力不从心,老人周围的世界却在他充实的集报生活中日新月异。

  去年,龙游县开始对曾渭生所在的大南门区块启动旧城改造,规划建设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曾渭生这间1982年建造的平房面临拆迁,“这里面江靠城,闹中取静,地理位置很好,但房子本身没有保留价值,虽有不舍也要支持美丽县城建设。”

  家搬了没关系,这么多报纸该何去何从?曾渭生决定搬到开化县城,和第三个儿子一起生活,三儿子曾劝他把报纸一起搬到开化新家,曾老不同意,“我老了,吃不消管理这么多报纸了,年轻人忙于事业,也没空帮忙打理。”苦恼好几天后,曾渭生专门找到龙游当地媒体寻求帮助,龙游县档案馆得知情况后,马上和他取得了联系,老人一口答应将所有集报无偿赠送给档案馆。

  龙游县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来到他家,将报纸打包装车,轿车的后备厢加上后座全部塞满,来回跑了四趟才运完。“交给国家保管,我很放心,但确实也有不舍。”曾渭生的眼眶湿润了。周末,路过龙游县政府大院,他忍不住往档案馆方向走了过去,看到几名工作人员正在耐心地整理着报纸,他没作声,转身走了。

开价8万不卖却无偿捐献 龙游老教师捐出珍藏报纸

  曾渭生收藏的老报纸

  整理室内,档案馆保管科科长王巧玲对照报纸清单一一核对。“确实发现很多珍贵的报纸,有较强的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也有一些价值较高的报纸目前没翻出来,比如记录慈禧太后生日的那份报纸,还有价值连城的《救亡情报》等。”王巧玲表示,档案馆将专门为报纸的保管和陈列方案进行细化讨论,让感兴趣的市民都能见识到报纸的魅力。这也正是曾渭生捐献报纸的初衷,是老人最朴素的报纸情结。他说,现在看报纸的人越来越少,“报纸承载了很多历史和时代记忆,需要精心呵护和管理,我年纪大了,交给国家才能保存好并发挥出最大效益,也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更多的人爱看报纸、爱学习,增长见识。”

  (责任编辑:杨云寒 实习生 顾远)

来源: 衢州新闻网    | 作者:佚名    | 责编:顾远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