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维修后如何“薅羊毛”、车辆报废前如何“捞一笔”……有些人打起了保险公司的歪脑筋,殊不知,聪明反被聪明误!
“这个12人的犯罪团伙自导自演交通事故,骗取保险金23次,涉案金额共计96万余元。”嵊州市公安局经侦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们一直经营该起保险诈骗案件,目前该案已由嵊州市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11名犯罪嫌疑人已受到法律的惩处。
时间推回到2020年10月,嵊州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接到省保险协会提供的线索,通过电脑筛选,有部分事故数据出现异常。接报后,经侦大队立即开展调查。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出现数据异常的事故当事人,都是本市几家修理厂的工作人员”民警王锞介绍说。通过前期信息采集与保险理赔数据进行比对,办案民警锁定了十几名犯罪嫌疑人,从他们的身份信息判断,这些人极有可能互相串联,共同作案。
随后,办案民警顺藤摸瓜,通过调取分析嫌疑人员资金交易数据等证据后,最终确定了12名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身份及活动轨迹。去年年底,嵊州警方开展收网统一行动,在嵊州、诸暨、山东、长沙等地抓获涉嫌保险诈骗罪的王某、任某等12人。
经查,2016年4月,市区某修理厂员工任某接到老板过某的暗示,称其名下一辆二手宝马车“可以随便拿去开,撞掉自家店里修就行”,几天后,任某将该辆宝马车撞至报废,从保险公司理赔20余万。为了“奖励”任某,老板送给他一只苹果手机。
尝到甜头后,任某仿佛打开了通往财富的“大门”,他另立门户,伙同前同事王某等人开始伪造各种交通事故。
随着时间的推移,任某等人的“胃口”越来越大,除了相对简单操作的单方事故外,他们甚至策划双方、多方交通事故。2017年7月,任某想要维修汽车的前保险杠和水箱,王某和屠某则想要给汽车重做油漆。三人便合谋制造了一起交通事故,以此来骗取车辆理赔款用于维修各自车辆。
于是,三人商定各自驾车至嵊州花木城红绿灯十字路口地段,待红灯亮起时,由任某驾车撞击屠某,屠某撞击王某,一场三车相撞的交通事故便操作完成。该起事故成功骗取保险公司理赔款人民币2万余元。
被问及作案动机,犯罪嫌疑人任某说:“一方面是想帮客户省些维修费用,以此来留住客源;另一方面也是想为自己考虑,贪小便宜,省些维修费用。”
“贪小便宜吃大亏”,任某等人最终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来源: 浙江新闻 | 撰稿:通讯员 戴茜 | 责编:赵慧子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