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浙江 > 绍兴 新闻详情 A- A+
绍兴发布新“33条措施” 如何力挺民营经济
发布时间:2023-10-19 10:37:50    

   民营经济是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近年来,预期不稳、信心不足、保障不够等问题也摆在了企业家和政府眼前。如何破解困局?又如何行稳致远?素来是民营经济大市的绍兴,一直在寻求良方。

  就在上周,绍兴正式发布《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做优做强若干措施》。这份高规格的重磅文件,向社会和市场释放了明确而积极的信号,以顶层设计为绍兴民营经济敲响“定音鼓”。

  绍兴如何为民营经济“撑腰”?

  先看个细节——

  《绍兴市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做优做强若干措施》分7方面,列为33条,但实际上每一条之内,又大多由四到五条具体措施构成。全篇几乎一句一举措,凸显干货满满。

  “干货满满”不仅因为面广、量大,更因其针对性强,直面绍兴广大民营经济人士的紧要关切,直面重大机遇,也直面各类难点、痛点、堵点与忧点。

  比如,针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预期不稳、信心不足、保障不够等问题,绍兴将加大产业基金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服务支持,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全力保障企业用能和排放需求。

  再如,绍兴将推行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订,进一步发挥企业家经济活动主体作用,将企业家参与政策制订作为涉企政策制定出台的必要环节。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在绍兴,各行各业的民营企业家也有一些普遍的心态与诉求。《措施》对这些关切,一一用具体举措给予回应,努力增强制度与政策的公平、稳定、可预期,努力实现更优的营商环境。

  针对绍兴广大民营企业“不能投”“不敢投”“不愿投”等问题,《措施》着墨较多,给予大篇幅、多举措的回应,围绕拓宽更活跃更广泛投资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民营企业盘活存量资产等,提出了多种务实措施。

  说到底,民营企业不能投、不敢投、不愿投,表面是投资信心不足,实际看重的是投资回报、投资成本,而《措施》的出台,主要给绍兴民营企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记者注意到,《措施》着重提出,落实更开放更公平市场准入,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全面营造“越省心”宽容式市场管理环境。同时,营造更合理更普适招投标环境,严格执行招投标公平规范监督,强化招标人自主权利保护。

  此次还有不少实打实的举措值得关注。比如在全面承接“省32条”基础上,将用地、用能、资金支持民营经济比例由“3个70%”提高到“3个80%”。又比如将全面推行“5个越”系列:“越省心”宽容式市场管理、“越快办”便捷式极简审批、“越快兑”集成式政策直达、“越满意”增值式政务服务、“越智慧”无感式监测评价,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打好助企惠企组合拳。

  针对性强,才真诚、解渴。以上这些有力举措,正是对绍兴民营企业家“最关注问题”的积极回应。

  “近期,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相继出台,从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制度环境、强化政策举措等多方面,破解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新昌一家轴承企业的公司负责人直言,随着政策的落地,民营企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位负责人还表示,钱、地和能耗,这是民营企业非常重要的三个指标,让更多的资源投向这里,这是一大利好消息。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绍兴“33条”以高规格的方式提出了多项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能否落到实处,关系到政策的最终效果。对此,绍兴市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将会同有关部门从多方面抓好《措施》的贯彻落实,确保政策效应充分释放,落实落地。

  民企的茁壮成长,离不开绍兴先人一步的布局谋篇。

  2023年以来,绍兴市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稳住经济大盘的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有效激发了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近年来,绍兴发布了《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4151”计划专项政策》,从重构制造业空间布局、建强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链)、培育一流企业队伍、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加快制造方式转型、推进优质优品提升、畅通国内国际循环等多个方面,通过政策精准滴灌,助力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聚力数字赋能减负降本工作,绍兴实行“全年常态即时兑现+先行预兑”,加速政策资金直达惠企,真正给企业送上“及时雨”。2022年,由绍兴市政务服务办牵头推出的“越快兑”政策兑现平台,为企业送上真金白银超80亿元。今年,“越快兑”3.0平台又上线运行,有效提升了政策兑现精准度、快速度,还上线AI机器人,提供全天候智能服务,零时差解答企业咨询。

  此外,绍兴市还积极开展“万名干部走万企”行动,帮助企业解决稳岗留工问题,指导企业科学安排生产计划,全力拼经济。

  可以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绍兴一直在路上,也将永远在路上。

  民营经济对绍兴有多重要?

  一组数据:截至2023年9月,绍兴全市共有民营企业22.73万家,77.15万户市场主体中,民营主体占比96%以上。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85%的就业、80%以上的税收、90%以上的制造业增加值,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如果将民营企业看做一座金字塔,塔底是大量的中小微企业,而傲立“塔尖”的,就是上榜“中国民企500强”的企业。在上月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绍兴就有12家民营企业上榜,其数量在杭州、宁波之后,居全省第三位。

  从营收规模看,近五年上榜绍企的总营收从4679.27亿元增长至6438.76亿元,规模效益持续增长。今年,12家上榜企业营业收入户均536.56亿元,较上年增长7.71%,税后净利润总额为221.07亿元,户均18.42亿元,较上年增长1.22%。值得一提的是,这次500强入围门槛变高了,为年营业收入达到275.78亿元,较上年增加12.11亿元。绍兴民营经济为何能有如此表现?

  我们换个角度,从产业结构上看可以发现,绍兴民营经济呈现出块状发展的特色,其经济并非依赖某一种主导产业的延伸,而是多种产业的“百花齐放”。包括柯桥的纺织、印染,诸暨的袜业、衬衫、珍珠、五金,上虞的伞业、化工、机电,嵊州的领带,新昌的医药、轴承,越城的家私等,较具规模的块状特色经济近40个。到如今,绍兴入围“500强”的12家民企,也各自脱胎于五金、化工、机电、纺织等领域。

  这离不开绍兴民营经济的发力。一个重要助推因素,在于产业转型的速度和力度。

  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市,绍兴选择向先进制造业方向“攀登”。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绍兴从2019年的41名跃升至去年的24名。按照当地说法,绍兴制造业昔日的“酒缸、酱缸、染缸”,正向今日的“芯片、药片、刀片电池”转变。于是,一大批像“万丰”“龙盛”“精工”这样的绍兴民企走上了转型升级之路,信息、环保、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基因不断植入绍兴民营企业中。

  眼下,新一轮民营经济发展大幕即将拉开,各个城市也在积极蓄力。放眼全国,民营经济体量最大的重庆,将2027年的目标定为民营经济增加值超过2.5万亿、占比超过62%;再如全国民营经济最早发源地之一的泉州也提出,2025年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1.2万亿、2035年突破2.2万亿。

  不难发现,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同时也正在成为新一轮城市竞争的关键。

  这对绍兴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绍兴想要更快的发展速度,就要让更多位于“底盘”的民营企业爬到“腰部”,让更多“腰部”的民营企业登上“塔尖”。

来源: 潮新闻    | 撰稿:金汉青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