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上午,经过一天半的现场PK,2022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评选结果揭晓。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下汤遗址
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仲召兵
下汤遗址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横溪镇下汤村,地处灵江上游的盆地中央,四面环山,三面绕水。遗址保存完好,呈不规则圆形,高出周边农田约1-1.5米,面积约4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左右,包括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四个阶段,以上山文化为主,年代距今约10000-4000年。
遗址发现于1983年,198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12月,对遗址进行勘探,初步掌握遗址的面积及堆积情况。
2018年,下汤遗址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名单。发掘1000平方米。发现了上山文化时期的农业加工场、红烧土铺垫的仪式广场等重要遗迹现象。
为了解遗址由中心向北部的发展过程及遗址西侧的地貌环境、寻找史前水田,2022年,申报主动性发掘350平方米,目前发掘正在进行中。在遗址北部土墩上布设3米宽,90米长探沟1条,土墩西部水田中布设2米宽30米长探沟1条。目前,西侧水田发掘已结束,土墩上发掘至上山文化层面,清理出露土台及相关遗迹后暂停发掘。
目前已清理四个阶段的灰坑约80座,上山文化时期人工堆筑的土台3座,沟槽1条,器物坑8座,环壕1条,好川文化时期水田1处,出土四个阶段的陶器、石器50余件。
下汤遗址上山时期土台呈南北向一字排开,初步呈现了遗址北部的聚落布局,为我们了解它的聚落结构和先民的行为提供了重要线索,而器物坑围绕土台分布的情况,为我们认识器物坑的功能提供了场景和新的视角。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时期环壕的发现,是这一时期聚落结构的重要突破,环壕内的各种遗物也为了解当时的生业经济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好川文化水田属首次发现,为了解当时的稻作农业和水田管理提供了重要实证。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延恩寺南宋杨栋墓
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谢西营
杨栋墓位于台州市临海市涌泉镇外岙村延恩寺后山,2022年8月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墓葬为双室砖石墓,分东西石室,中部砖构连接,西室南侧以砖围砌以存放墓志。墓葬西室出土金器、银器、铜器、玉器、铁器、漆木器等计约45件,器物组合涉及茶饮、妆奁、身份装饰等内容。出土“宋少保观文殿学士杨公圹志”石墓志一合,保存完好,计约1500字,详载杨栋生平事迹。
杨栋(据墓志1196-1270年),官至参知政事(副宰),主要活跃于理宗朝。其人历史记载丰沛,今见于《宋史》、《洞霄图志》、《后村集》、《南宋馆阁续录》、《钱塘遗事》等约90篇文献。其墓的发掘具有以下潜在价值:
其一,官制研究方面。杨栋与宋季权臣贾似道政治关系密切,类“成也萧何败萧何”,背后存在自隋唐至宋明,君权、相权博弈而导致中枢官制变迁的动因,故其仕路徊翔的追踪对研究宋代宰辅制度有管窥之效。
其二,理学研究方面。杨栋学本周、陈,受任上蔡书院山主,“负海内重望”,其生前身后的行为规范反映了自身理学家的文化认同。如其墓志存于室外西南,合乎《朱子家礼》之“葬之日,以二石字面相向,而以铁束束之,埋之圹前近地面三四尺间……”的礼制要求。
其三,舆服与丧葬制度研究方面。杨栋墓内出土大量金银器,未见陶瓷器,引人发思。如金质腰带、银质茶饮套具、疑似妆奁用漆木套器等出土物制作精细,实非常器,或存在权葬公服的可能性。
其四,葬地选择与功德坟寺研究方面。杨栋墓位于千年古刹延恩寺之后山高地,今虽多颓毁而仅存墓室,但其葬地安置之讲究可见一斑,对南宋墓葬茔园研究、功德坟寺研究或有添砖加瓦之功。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 撰稿:辛文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