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浙江 > 温州 新闻详情 A- A+
每一粒粮食都在视线范围内 温州粮仓“黑科技”守护“米袋子”
发布时间:2020-10-20 09:16:01    

   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记者来到位于温州市龙湾区底岭下的温州市粮油储运有限公司,这里是温州市本级中心粮库,负责全市政策性粮油储备。

  刚进门,公司仓储调运部经理金秀新便迎上来。今年52岁的金秀新,从事粮食工作已经30年,是单位里的“储粮专家”。我们跟随金秀新进入储粮库区。在这里,一排排粮仓,整齐划一。但偌大的库区内,却鲜少看见人影。“别看我们人手不多,但我们有着许多储粮‘秘密武器’,每一粒粮食都在我们的视线范围内。”金秀新告诉记者,虽然眼前的粮仓看似平淡无奇,但其中的科技含量却很高,运用了多项具有国家专利的技术。

  粮仓全景 温州市粮油储运有限公司供图

  仓廪实,天下安。借力科技“气”死虫害、“千里眼”监控粮仓、一个按钮粮食入库……在采访中,记者近距离了解“大国粮仓”如何为老百姓储粮,怎样用科技、绿色、智能化的手段守护百姓的“米袋子”。

  粮食入仓智能化

  耗材减少了农民轻松了

  从粮食进入库区开始到入库储存,就像是经历了一场“科技之旅”。

  我们跟随金秀新进入库区,一排排形似民房的浅黄色仓库映入眼帘。金秀新告诉我们,因为形似居民平房,所以这类仓库被称为平房仓。

  “前面还有我们的立筒仓和浅圆仓。”顺着金秀新手指的方向,我们看见在平房仓的后方,还立着多个近30米高瘦、矮胖不一的巨型圆筒形仓库。“高瘦的叫做立筒仓,原先由国外引进,但是外壁较薄,夏季温度高的时候容易使储粮的温度升高,于是国内就在这个基础上研发了浅圆仓,体型矮胖,储量面积大,微循环散热能力强,相当于立筒仓的‘2.0版本’了。”金秀新介绍道,脚下这片库区共坐落着38座平房仓、8座立筒仓、9座浅圆仓,仓总容量达16.8万吨,承担着保障温州粮食安全的使命。

  谈话间,我们来到了粮食入库的第一站——过磅房。只见房间门前的地面上铺着一块18米长的铁皮。金秀新在一旁介绍道,它承担了粮食入库的称重“职责”。“这是我们的智能称重设备,二、三秒就能出结果。”金秀新说,从前农户来售粮需要提前将粮食按标准装袋,再一袋袋地扛到仪器上过磅。现在农民只需要运载散粮通过仪器,等卸粮后空车再次通过仪器,前后数值相减就可以得到粮食的净重。这样一来,不但减少了编织袋的消耗,还极大地减少了人工成本的投入。现在,农户坐在休息室里,看着电视喝着热茶等待粮食入仓便好。

  从送来粮食,到粮食成功入库还需要“过五关斩六将”。“在检验环节,粮食会经过质量指标如水分、杂质和食品安全指标如重金属、真菌毒素等方面的检测,只有合格的粮食才能进入仓库。”金秀新说。

  跟随粮食运输的轨迹,我们来到浅圆仓下,抬头望去,灰色的圆筒仿佛是一根根巨型的擎天柱伫立在面前。在我们的脚下,是一块方形大坑,上面盖着一块网格镂空的铁盖。“这是卸粮坑,车子将散粮运输到这里,再将粮倾倒在坑内,提升机会将粮提到7楼。”金秀新告诉我们,从前运粮放粮人工成本在40元至50元1吨,高机械化粮食作业后,1吨粮的运输人工成本减少到10元至16元。

  乘坐电梯进入工作塔7楼,眼前一台台蓝色的机械设备,宛如走进了一个机械工厂。金秀新告诉记者,这些蓝色器械是负责将粮食运输往粮仓的输送带,根据后台调控,便可以将粮食送入粮仓。

  从除湿到除虫

  仓内处处“暗藏玄机”

  入库的粮食如何保管?我们跟随金秀新的脚步,沿着平房仓外部的侧梯,爬上约两层楼高后,来到了平房仓入口,到粮仓里头寻找答案。

  在金秀新打开仓门的瞬间,一股带着凉意的稻香味儿扑面而来。眼前一片金黄,带壳的稻谷铺了满地,看上去十分平整。金秀新蹲下身指着稻谷说:“别看上面薄薄的一层,其实整个粮堆有5米高。一个平房仓大概能存放3000吨粮食。”

  稻谷堆里竖着一个温度计,显示目前的仓内温度为22摄氏度。“对于粮食储存来说,温度越低越好。稻谷的平均储藏温度需要保持在25℃以下,才能锁住舌尖上的那一口‘鲜味’。”金秀新告诉我们,温度高了,容易滋生微生物和害虫。

  想要实现粮仓四季低温,离不开背后的“黑科技”,粮仓内所使用的空调“暗藏玄机”。据介绍,粮食长期处于低温的环境下,可以有效延缓品质“衰老”,确保储粮绿色新鲜。“夏天温度高了,我们就给它‘开空调’。”金秀新说,有别于普通的家用空调分体机的构造,粮仓采用的是一体机空调,主机和空调皆在粮仓外部。“怕空调会漏水,水分高了,粮便存不住了。”

  空气中水分高,粮受潮易变质。如何减少粮仓内空气中的水分?金秀新告诉我们,秘诀就在仓外的通风口。一个通风口能有什么技术含量,我们不禁诧异。“可别小看了这个通风口,这还曾经得过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呢,也是一个国家专利产品。”金秀新耐心解释道,从前粮仓的通风口是竖向设计,现在变为横向设计后,稻谷表面的通风面积更大,起到节露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节省20%的电费。

  控温除湿储存之外,粮食除虫处理也不容马虎,这里头同样暗藏不少“黑科技”。在探访中,我们发现,在粮仓的外壁上,装着一条条细管。“这些就是充氮气条管,打开控制阀后,通过它向粮仓内注入氮气。没有氧气的情况下,虫类的繁殖就会被抑制了。”金秀新说。当然,氮气储存对粮仓的设施建设要求高,针对无法实施氮气储存的粮仓,还得依靠熏蒸杀虫。“我们通过钢瓶气智能化熏蒸技术,不需要像以前那样一个个粮仓人工熏蒸,现在只用在控制室里按个钮,熏蒸工作便自动进行了。”

  大数据“值守”

  一个管理员可看管万吨粮

  占地242亩的库区,单单跟随金秀新走一圈下来,我们已感到有些吃力。从金秀新口中得知,粮仓的管理人员却只有16人。16个人如何管好这么多粮食?面对疑问,金秀新脸上挂着笑容,手一挥说道:“走,带你看看我们的‘大管家’。”

  跟随金秀新,我们来到信息指挥中心。徐文博是公司的一名调运员。此刻,他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电脑屏幕。“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粮食库存在线监测系统。”看见来人,他从椅子上起身介绍道。

  在系统的粮仓信息中,我们看见,每一个粮仓信息都有明显的标识。“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可以远程对苍南的存粮进行实时监控,确保不少一粒粮。”徐文博说,传统的清仓查库需要人工在粮仓里选取几个定点,人工测取粮面高度与粮堆平面尺寸。查一次库,10个人需要耗费6小时。“并且人工测量取点少,测量精准性不高,最终结果不够全面。”

  工作人员在信息指挥中心查看粮仓监控 温州市粮油储运有限公司供图

  “现在我们通过操控仓库内的智能摄像头,对粮仓进行网格化扫描,可以取上百个点测量,这是以往人力测量所不能实现的。”在徐文博的指导下,记者来到电脑前,点击手中的鼠标,从屏幕中随机选取了一个粮仓图标。随即,跳出一个小窗口,里面正是该粮仓内的实时监控画面,通过鼠标点击界面上的方向按钮,摄像头也跟着记者的“指令”上下左右移动拍摄。

  再点击界面内的数量监测按键,只见屏幕上,摄像画面开始自动移动了起来,一个个红色光点照射在粮面上。徐文博告诉我们,系统通过红外线测量的粮面高度就能自动测算出存粮的容积,形成粮食实物检测表,一次测量仅需15分钟左右。“我们在省外也有一些代储藏基地,通过这个系统,就装上了‘千里眼’。”

  当然,粮库中的“黑科技”还远不止于此。在另一名调运员的屏幕上,记者看见,温湿度检测、虫害检测、气体检测等数据都一目了然。在电脑上点开一间粮仓标识,温度值显示栏中,一共有60个编号,每个编号下方分别有三个数值。“目前粮仓内最高粮温24.7℃,最低粮温20.0℃,平均粮温21.7℃。”看看屏幕,金秀新报出了粮仓实时温度。原来,每个粮仓的粮堆内都均匀分布着60个传感器,通过这些传感器可以将实时数据传输至后台系统,在电脑前就能在线远程查看粮食温度、湿度等。

  “以前测温都要爬上粮堆,拿着长长的测温器一处处手动测温,测温器插进去、抽出来,特别费时,一个人最多管理60吨粮食。现在有了这些黑科技,一个人至少能保管1万吨粮。”金秀新说,现在坐在办公室就能知道仓内的数据和变化趋势,一有异常,系统就会发出警报,调运员可以立马查看异常点,进行原因分析,再进行针对性的处置。

  “通过这一系列的‘黑科技’,让调运员们可以24小时查看粮库仓内、仓外实况,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对比,可对粮情变化趋势进行智能预测和预警,真正实现粮食‘看得见、管得住’,实现科技储粮、绿色储粮。”金秀新说。

来源: 浙江日报    | 撰稿:张亦盈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