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浙江 > 温州 新闻详情 A- A+
小心蛇类出没,温州已有多人受伤
发布时间:2023-06-03 10:44:43    

   “我们学校里有一条蛇,你们可以帮忙处理一下吗?”日前,乐清市消防救援大队接到市民报警后,前往城东街道旭阳小学,抓获了这条蛇。

  近日,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蛇类开始出来“纳凉”,市民会在草丛、马路边看到蛇出没,这些“不速之客”的身影可谓无处不在,扰得居民心惊胆战。5月初以来,乐清消防接到和蛇相关警情就有40余起。同时,蛇伤患者也逐渐增多。据了解,从4月25日以来,温州市蛇类研究所就接诊了6名乐清被蛇咬的伤者。市民出行时一定要小心蛇类出没,防止被蛇咬伤。

  户外出行谨防蛇类

  5月初,家住乐清市智仁乡石施坑村的74岁陈大爷,在田里干农活时,手指忽然一阵疼痛,原来是左手食指不慎被五步蛇咬伤出血。其家人第一时间将他送到温州市蛇类研究所,两小时内就得到了诊治。经对症使用抗蛇毒血清,该患者局部症状及化验结果逐渐好转,并于5月16日健康出院。

  56岁的吴先生家住乐清北白象新华村,务农时也被蛇咬伤,被送到温州市蛇类研究所救治。当时,他一下子认出咬自己的是一条眼镜蛇。

  “刚来时,右手背已肿胀明显,并且已经发黑,皮肤上还可以看到一对明显的叮咬痕。”温州市蛇类研究所所长陈俊标介绍,由于吴先生认出了蛇的种类是眼镜蛇,并在就诊时告知,为救治争取了更多时间。经过处理伤口,注射相应的抗蛇毒血清后,吴先生的情况得以好转。

  陈俊标告诉记者,“我有时会碰到患者不知道被什么毒蛇咬伤的情况,临床上只能根据咬痕距离、局部有没有出血、红肿、坏死、发黑等症状,结合化验结果,以及不同区域蛇伤的流行病学特点,综合判断是被哪种毒蛇咬伤,再进行针对性治疗。”

  陈俊标介绍,温州发生的毒蛇伤以五步蛇、眼镜蛇、银环蛇、烙铁头、竹叶青等毒蛇伤最常见。“近几年,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在居民区出现蛇的概率也大大提高,因此,市民出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被蛇咬伤。”

  被毒蛇咬伤怎么处置

  陈俊标介绍,目前治疗蛇毒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使用抗蛇毒血清,并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我国目前抗蛇毒血清有4种,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越早用效果越好。

  被毒蛇咬伤,应迅速前往最近的医院治疗,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温州市蛇类研究所24小时急救电话为67320120,但如果被咬时条件不允许立即就医,可自行进行早期急救。陈俊标介绍了“黄金三分钟”急救处理,可分为结扎、冲洗、排毒3个步骤。

  急救之前要保持冷静,不要慌乱,更不能四处乱跑以致蛇毒扩散。镇定后,如果伤口在四肢的话,应在被咬伤后的几分钟内,用布条等物在伤口上方3-5厘米处结扎,以减慢毒素吸收。但结扎处应15分至30分钟放开一次,以免患肢缺血坏死。结扎后,伤口应用清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的蛇毒。接着,以牙痕为中心,身边有刀片或者三棱针的话,把伤口刺破,两手用力挤压,尽量将毒液挤出。如果觉得不彻底,还可以用嘴巴吸,吸一口吐一口。其间应尽量减缓伤者的行动,并迅速送附近的专业医院进行救治。

  常见于影视剧里“用嘴吸蛇毒”的场景,陈俊标解释,用口吸吮伤口处,将蛇毒吸出体外,是利大于弊的一种急救办法。但需要注意的是,操作者有偏桃体炎、口腔炎、龋齿(虫牙)、口腔溃疡等口腔方面疾病时禁用此方法,不过可以在伤口处垫一层塑料薄膜(如保鲜膜)隔着吸。

  此外,患者要尽量记住蛇的特征,比如蛇头的形状、颜色和花纹,蛇的长度,这些也能帮助医生快速判断,根据蛇的种类及时治疗。

  那如果在野外来不及去医院又该怎么应对呢?在野外被蛇咬,可以用干净的水冲洗伤口,比如矿泉水、纯净水,如果左手被咬伤,要用手用力挤压出毒血。有条件的话,用绷带、绳子或者衣服撕成布条,在中毒部位近心端结扎,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最合适,不要勒得太紧。也可以用火烧伤口,烧到皮肤起泡为止,才能有效破坏蛇毒中的毒素。处理完后,还是需要尽快到专业医院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

  陈俊标提醒广大市民,平时到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少去草丛、树木多的地方。看到蛇,千万别去惹它,悄悄走开即可。如果去登山,尽量走铺好的路,最好不要穿浅口的鞋子。上山时,可以事先准备好三样东西:棍子,几根绑扎带,矿泉水。一路走,一路“打草惊蛇”。因为蛇对地面的震动很敏感,听到木棍的敲击声后会逃走。

来源: 潮新闻    | 撰稿:侯人玮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