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每一个努力向上的人,都让我们肃然起敬。温州龙港,一座浙南小城,同样书写着一篇城市发展的励志故事。
1983年,龙港从鳌江南岸滩涂港湾上的五个小渔村起家,到创造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再到全国首个“镇改市”、浙江最年轻的县级市。40年间,龙港一直做着“城里人”的梦,在披荆斩棘的路上,不断承载梦想、创造传奇。
“撤镇设市”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龙港的重大政治任务,寄托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一转眼,龙港“撤镇设市”也已过去四年。
“40年前,龙港人用‘合伙精神’创造了轰动全国的‘农民集资造城’的传奇。在新时代,龙港如何创造新的传奇?”日前,浙报集团、潮新闻启动了“潮涌之江·对话县委书记”大型融媒体访谈活动,在接受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党委书记姜军访谈时,龙港市委书记何宗静说,“来龙港、致青春、创未来。”
从“新生”走向“新型”
聚光灯下的龙港,一举一动都被人关注着。
2019年9月25日,被誉为“中国第一农民城”的龙港迎来了又一次历史性跨越——龙港市正式成立,有人形容为“蛟龙出港”。作为“全国首个镇改市”,龙港承担起了为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探路的特殊使命。
访谈中,姜军向何宗静抛出的13个关键词中,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变化”。
“龙港设市以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圈阅设市’的殷殷嘱托,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一路披荆斩棘、勇毅前行,经受住了开局组建、疫情防控、改革发展等多重压力和考验,实现了从‘新生城市’到‘新型城市’的华丽蝶变。”
何宗静说,今年前三季度龙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3.01亿元、同比增长9.5%,GDP增速连续6个季度居全省前10,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温州市投资“赛马”激励。
除了数据上看到的直观变化,很多是看不见的隐形变化。对于一座新生城市而言,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者,从“新生”走向“新型”,龙港是在“走前人未走之路”。
如何以40%的行政资源,承接100%的行政管理职能,服务好46.94万常住人口?何宗静说,设市以来,龙港在严控机构、人员编制前提下,对“大部制、扁平化”体制机制进行系统性、集成化变革重塑,着力破解“乡镇缺层”“人少事多”等难题,走出了“小政府、大服务”的高效运转新路子。总结起来就是:“不建机构建机制、不坐机关坐社区、不靠编制靠智治”。
这种变化,还体现在民生上。龙港设市以来,坚持每年将80%以上财政收入用于民生事业支出,以“全域均衡、全龄友好”为导向,联动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提质,高标建设“教共体”“医共体”“养共体”“文共体”,基本建成全域“15分钟公共服务圈”。
比如在教育方面,龙港引进华东师范大学开展新城中小学全阶段合作办学,新改扩建学校68所,新增学位2.66万个,学前教育普惠率从64.2%提高到95.4%,中高考成绩连创新高;在医疗方面,联合温医大附一院共建龙港院区,省市级专家团队常态化门诊,市域就诊率同比增长75%;在养老方面实现机构养老带动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原有“镇级”民生短板得到快速弥补。
不坐机关坐社区
今年7月28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批准《龙港市社区治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是全国唯一一部规范“市管社区”的地方性法规,并于今年9月25日起施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赖先进教授说:“《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撤镇建市后,‘市管社区’法定职责的承接路径方式、保障措施,为龙港深化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市管社区,怎么管?放眼全国都是一件新鲜事。龙港经过不断实践,探索构建了“党建统领、市管社区、贯通网格、组团服务、整体智治”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其中比较突出的做法有:市领导和部门与社区责任捆绑,实现“挂钩服务”;465名机关干部“不坐机关坐社区”落实下沉服务,让基层矛盾就地解决;按照“社区有需要、政府可转移、社会力量可承接”原则,推动社区自治组织、企业、乡贤、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的“多元共治”。这些都在《条例》中有所体现。
“我们四套班子开玩笑说,我们既是县里的四套班子,也是乡镇干部,更是社区干部。我们每一位市领导都要联系2——3个社区,每个礼拜二基本上都要下沉到社区一线去工作。”何宗静说。
龙港辖区面积183.9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94万人,但全市仅设6个党委机构、9个政府部门、1个群团部门,机构数量和人员编制差不多是同类县(市、区)的40%,形成了独有的“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模式。
怎么个高效法?龙港大部分个人事务都能在家门口办理,现在还在探索“流动政务客厅”下基层模式,计划每周开展一次,让行政审批变得像点外卖一样。像公交卡、房产登记、身份证这种高频事项,可以做到“预约即办、现场办结、送证上门”。
在龙港,还有一个现象:很多人对各级政府部门办公场所的固有印象是,走廊通道两侧分布着一间间办公室,门口的牌子标注着各自科室的名称。但如果你走进龙港市经济发展局,会发现每间办公室门口看不见科室的牌子,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模块”——商务服务模块、产业培育模块、科技创新模块……
从传统的科室运行模式,创造性地将模块作为部门基本运行单元,实施跨科室职能重塑。从某种意义上说,变刚性的科室为弹性化组织,使大部门能根据组织需要调整模块人员结构,“对上是线状专科,对下是块状全科”,闭环处理问题,提高行政效率,缓解“人少事多”的困境。
“改革是龙港的使命和任务,同样龙港要想赶超发展,也必须要靠改革,所以改革也是必由之路。”何宗静说,截至目前,龙港已经承接了5个国家级、30项省级的改革试点,其中7项改革经验先后获得了国家部委的推广。
你一定会爱上这座城市
作为浙江省最年轻的县级市,年轻意味着活力、创造力与无限的可能性,意味着未来和希望。
其实,这座年轻的城市,同时也是年轻人的城市。龙港的人口结构很“年轻”:14-35周岁的青年户籍人口为9.68万,占比25.33%,远高于全省22.02%的平均水平。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我们希望有更多青年才俊来到这座城市,以‘城市合伙人’的身份,与城市形成深度捆绑,共创共享、共生共荣。”何宗静说。
“城市合伙人”,似曾相识。40年前,龙港人在荒凉的滩涂上用“合伙精神”创造了轰动全国的“农民集资造城”的传奇。上个月,龙港召开了城市发展大会,再度招募“城市合伙人”,要打造“青年理想地”,接迎天下英豪“来龙港、致青春、创未来”。
“我们以‘来龙港、致青春、创未来’为主题,以‘青年理想地’为城市文旅概念打造系列青年IP,也配套推出了系列举措。”何宗静说,龙港将以最优平台集聚人才,打造“让年轻人圆梦”的地方;以最高礼遇厚待人才,打造“让年轻人向往”的地方;以最佳环境留住人才,打造“让年轻人安心”的地方。
何宗静举例说,龙港以“C位就座”“上门送匾”等最高礼遇表彰优秀企业家和人才,连续4年高规格举办世界青科会龙港专场,创新推出“人才龙港行”六大系列活动,迭代出台“人才优政50条”,用心办好人才服务“十件实事”,着力打造引才“宝地”。
设市以来,龙港高层次人才数、年均吸引大学生就业数较设市之初分别增长4倍、11倍,2022年一次性入选国家级“引才计划”5人。
留住年轻人的心,一定要留住年轻人的胃。目前,龙港致力于打造“港味人鲜·龙港味道”餐饮文化品牌,通过“大众评选、专家点评”,列出了“十大碗”美食榜单。
“包括酒炖黄山鱼、姜酒小黄鱼长寿面、生辰髈蹄、酒扒对蛑等特色海鲜佳肴,以及稻草绳、薛记芦浦炒米、余家慕粉干、芦浦肉饭等特色非遗小吃,总有一款能满足你的胃!”何宗静也想通过潮新闻向天下年轻英才们发出邀约,“吹着海风、伴着乡音、尝着美食,你一定会爱上这座城市。”
来源: 潮新闻 | 撰稿:蓝震 殷诚聪 通讯员 林大阔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