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一座城,你最先想到什么?
或是文化地标,或是民俗文化,或是历史名人……这些专属的城市符号早已刻在人们的记忆深处,彰显着城市气质。
二月二,龙抬头。3月11日,鳌江大龙巡游全城,几乎万人空巷。今年的鳌江大龙长99米,重3吨,需260余名壮汉才能合力抬动,创下历年长度之最。
国家级非遗鳌江划大龙,便是平阳县鳌江镇的城市符号之一。从400年前走来,鳌江大龙与这座城相伴相生,共同成长。
当下,借力短视频等新传播形态,游神、簪花围等地方特色民俗得以出圈。拥有网红基因的这条“东方第一龙”,该以怎样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让城市更具辨识度?
“东方第一龙”有来头
“满身鳞甲不飞行,大举依然赖众擎。去地只差三五尺,昂头便觉势纵横。”1916年,鳌江开埠先驱王理孚题诗《鳌江龙灯》,展现出鳌江大龙的气势磅礴。
鳌江,系我省八大流域之一。因江口涌潮似巨鳌负山,故名鳌江,又因江流如青龙遨游入海,俗称青龙江。靠海吃海,为求风调雨顺、鱼虾满舱,沿海民众产生了对海龙的崇拜,“鳌江划大龙”应运而生。
据民国《平阳县志》记载,“鳌江大龙”在民间流传的历史逾400年,在浙、闽交界地区影响广泛。“大龙‘头巨充庭,身长十馀丈’”,与各地的龙元素习俗相比,其形体之巨大,制作之考究,可以说是一枝独秀。鳌江大龙制作技艺传承人龚光桥介绍,鳌江大龙集温州竹编、纸扎、剪纸、书画等工艺之大成,今年的大龙整整用掉了5000余斤毛竹、1200余米彩布,7000余张鳞片。其中,龙头高逾5米,7个师傅耗时50天才完成。
上个世纪,鳌江大龙曾沉寂了几十年。直到2000千禧龙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下,民间艺人通过老人回忆、查阅资料等渠道,才让鳌江大龙重获新生。2009年“鳌江划大龙”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非遗中心授匾“东方第一龙”,2014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00年的66米到现在的99米,鳌江划大龙民俗活动已经举办了十届。不久前,鳌江划大龙还入选了2024年“民间民俗·多彩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
承载寄托的城市符号
这些年,鳌江镇的发展蒸蒸日上,取得了全国百强镇、国家卫生镇、浙江省美丽城镇样板镇、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金融创新区等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为举办鳌江划大龙民俗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换个角度,这些年鳌江划大龙也在为打响鳌江的知名度冲锋陷阵,充当“文化使者”。2009年,应中国(浙江)非遗博览会邀请,鳌江划大龙团队赴杭州巡游;2011年,央视采访报道“鳌江划大龙”彩排仪式;2013年,鳌江镇庆祝建镇80周年,举行了盛大的迎龙盛典活动……可以说,每逢重大节庆鳌江划大龙是必选项。
但是,鳌江划大龙并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完美。“不够生动、没有声音、难以保存……”在鳌江大龙文化研究会会长赵洪波看来,这些都制约了鳌江划大龙的传承。2013年,鳌江大龙文化研究会成立,50多名爱好者聚在一起,嫁接了现代科学技术,着力让大龙“活”起来。要腾云驾雾的效果于是装上了喷雾器,通过模仿影视剧的声音加上龙吟效果,不易保存就将骨架改成钢筋结构,鳞片换成防水材料。今年又通过传动轴,增设龙脚和龙尾摆动效果,惟妙惟肖地呈现龙的游动形态。
龙珠在龙嘴里旋转、光彩夺目,龙嘴喷云吐雾、发出排山倒海的龙吟,龙体全身金光闪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在鳌江划大龙的带动下,舞龙舞狮、南拳太极、花灯鼓乐等非遗项目组成一个个方阵,变成一个移动的非遗博览会,一场全民狂欢的盛典。
如今,鳌江划大龙不仅是平阳的一张金名片,更是流淌于老百姓血液中的文化情怀,是人们期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精神寄托。潮起潮落间,“独占鳌头、奋勇争先”的大龙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平阳人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鳌江大龙如何走进生活?
今年春节,游神、簪花围、英歌舞等非遗项目火了。在抖音上,“#福建游神”相关话题播放量达到91.1亿次。在快手上,关于非遗民俗福建簪花围的播放量增长了3058%。新视频语境下,地方特色民俗得以传播,民俗文化迎来了“二次生命”。
独特的外貌、活跃的表演为这些非遗项目注入了网红基因。非遗文化的IP打造,应该不断探索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展现形式,让非遗走进生活,焕发时代光彩。鳌江划大龙仍有三篇文章值得进一步探索:
增强参与性、趣味性。福建游神出圈,正是有了年轻人加入,如90后积极学习打鼓板、“挺神将”,00后主动参与设计新版神将形象。今年鳌江划大龙增设了9.9米长的小宝龙,由普通市民报名接力抬龙,还安排了百桌龙门宴,群众参与感更强了。在年轻人元素上还有加强空间。
文创赋能“非遗+”。把文化基因作为设计元素,植入现代工业化产品,让民俗文化潮起来。随着国潮热的不断升温,以非遗为主题的文创商品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捧。比如故宫和河南博物院文创,传统刺绣、剪纸技艺和服饰的结合等。今年鳌江划大龙设计了吉祥物龙阳,并为孩子们准备了折叠纸龙玩具,是个很好的尝试。
借力短视频平台。非遗文化重在传承,以更年轻化的方式去重新诠释,而短视频恰好为年轻用户提供了发酵文化的土壤。今年鳌江划大龙设置了百名网红直播PK和抖音短视频大赛,拉满了流量。接下来还可以走常态化、精品化的短视频传播路径,让非遗传承人走进直播间,让专业人士制作短视频,利用短视频来展示非遗文化,销售非遗产品,让鳌江划大龙走得更远更出圈。
来源: 潮新闻 | 撰稿:甘凌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