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普陀区一大型真菌正式发表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Forests》上。该真菌系肉座菌目麦角菌科绿僵菌属新物种,命名为“普陀绿僵菌”。该真菌的发表,意味着在普陀区发现的全球新种增至2种,是目前普陀区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最新成果。
普陀区自2021年3月起全面启动全门类陆域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2021年6月在开展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和研究过程中,发现一种形似虫草的真菌。经过科学研究,它是隶属于肉座菌目麦角菌科绿僵菌属的一个新物种。普陀绿僵菌子座单生或丛生,不分枝或二分枝,长25至60毫米,宽2至4毫米,淡黄色至浅棕色,通常为棒状;根状体弯曲,产生于埋在地下20至40毫米深的鞘翅目幼虫的头部或腹部,在阔叶林下马路边坡较为常见。
据了解,2019年底,普陀区作为全市唯一县区列入省29个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重点区域。2020年完成生物多样性历史数据收集整理;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完成生物多样性野外调查;2022年9月,调查评估系列成果通过专家评审,成为全省首个完成全门类陆域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海岛县区。随后,普陀区又进一步完善相关报告、图表和数据库信息,今年2月正式行文上报调查评估系列成果。
接下来,普陀区还将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科学开发利用上作深入探索,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在重点区域对重点物种进行延续调查观测,探索打造海岛特色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同时开展多方合作,摸索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有效路径,积极搭建科普宣教平台,结合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重要节点,深入广泛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营造全民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氛围。
来源: 潮新闻 | 撰稿:黄宁璐 通讯员 唐毓蔚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