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每一位军嫂比喻成一颗星星,那我们聚在一块,一定能够照亮一片天空。”舟山定海军嫂义工艺术协会会长、街道妇联执委黄亦禧在谈到她和军嫂们这些年来的收获和成长时,脸上满是自豪的笑容。
在作为海防要塞的舟山市定海区,这里除了驻扎的官兵,还有一群不一般的人,她们有一个共同而亲切的称呼——军嫂。近年来,舟山妇联结合自身职能职责,发挥妇联组织优势,助力推动军民融合与发展,聚焦随军家属的就业需求愿景,塔山军嫂微光空间、巾帼共富工坊等组织应运而生。
2009年,盐仓街道塔山社区组织成立了一个全部由军嫂组成的业余文艺团体——军嫂义工艺术协会。协会会长、街道妇联执委黄亦禧介绍道,协会成立之初,是一群爱好文艺的小姐妹,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自娱自乐。小团队形成之后,被许多其他的姐妹看到了,也纷纷加入了进来。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协会的团队理念也开始转变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妇联的引领下,协会军嫂们发挥各自特长,积极开办公益课堂、打造海娃基地、开展亲子活动、排演文艺节目、慰问部队官兵,十余年来军嫂义工艺术协会以关爱军属、发展公益事业为自身使命,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展现了当代军嫂的风采,成为军地双方共同的骄傲。
不仅如此,盐仓街道积极探索村企结对新路径,为新螺头村与辖区龙头企业7412工厂牵线搭桥,签订“巾帼共富工坊”建设合作协议,将闲置农房打造为军嫂创业工坊,紧贴黄沙当地产业链,通过布艺印染、器具打造、舰模制作等特色项目,帮助3名赋闲在家的军嫂实现灵活就业,人均月增收3000元,带动村集体增收5万元。通过开设“巾帼共富课堂”,邀请专业老师为军嫂及周边农户提供烘焙、茶艺等免费技能培训60余场,参与人数达1200余人次,有效提升致富能力。每逢传统节日,工坊的军嫂们还会为附近区域60岁以上老人精心准备点心礼包,让老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心,构建协同共治的乡村善治新格局。
军民融合,鱼水情深。未来,盐仓街道将继续探索推进军民和谐的新路子、新模式,深化服务融入治理,为军嫂们提供了一个可依靠、可信赖、可成长的“港湾”。
来源: 中国网 | 撰稿:张逸彬 | 责编:徐敏娜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