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浙江工匠 > 工匠传承 新闻详情 A- A+
浅谈工匠精神
发布时间:2017-05-02 10:23:21    

        最近观看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平实记录了一群既平凡又特殊的群体——故宫文物修复者的日常。三集,修复技术只占全片很小一部分,更多地是在抒发一种情怀。

  什么是匠人?什么是工匠精神?作为故宫文物修复的新生代力量,木器组的屈峰用三个词总结了自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吃大苦、甘寂寞、耐长期。

  择一事,终一生。沉下心,静下气,一辈子只跟文物打交道,仿佛与红墙之外的浮躁社会隔绝。沿袭师徒制,技法靠手口相传。他们将“残破”修复如新,倾尽一生,只为专注于一件事。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几乎每个人都谈到了,这份活儿只有真心喜欢才能坐得住。从一开始的敬畏、热爱,到中间可能出现的厌倦,但到最后就变成真正融合了。在他的们眼中,这些修复后的器物不仅仅是一件文物,更是有着鲜活的生命,同时也承载着自己人生的经历。

  修复,为了更好的传承。印象最深的就是屈峰说的话:“文物修复者的价值不在于他把坏掉的文物修好,而是在于在修复文物中对文化的传播”。修复的过程就是与前任工匠沟通。修一件文物,就是跟它交流,把对它的体悟和自己都融到里头,既是跨越千百年的时空对话,也是修复者对下一辈的承诺。

  怎么培养匠人?如何弘扬工匠精神?用时下最流行的词就是:厚植土壤。

  培育工匠精神,离不开社会对技术工人的尊重与信任。要形成尊重工匠的社会氛围和制度环境,比如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让专注于创新的投入都能得到丰厚回报;要鼓励科技研发,把科研成果转化的收益更多地分配给创新人才;要制定完善的奖励方案,努力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阵地,创新宣传形式,引导广大职工树立良好职业精神,营造出全社会关注技术工人的良好氛围。

  培育工匠精神,离不开对专业领域的精益求精。中国从来不缺手艺人,可是每每对比德国、日本的生产技术,总有那么点差距。我们需要呼唤中国企业像铁匠、木匠一样,专注于自己的领域,精益求精地提高产品质量,而不再重复以前那种“短平快”的生产模式。只有各行各业都把产品和服务推向极致,才是中国产业升级的最好路径。

  培育工匠精神,离不开对技术工人的素质和技能的提升。企业经营品牌必须拿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持之以恒地为技术工人“补钙”,在企业内部打通职业双通道,开创高技能人才培育新局面。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作用,利用技能人才聚集优势,开展劳动竞赛和技能竞赛,激发职工“比学赶帮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完善和创新“师带徒”模式,创造职工成长条件,焕发传统技能传承方式新活力;建立工匠沟通交流机制,定期组织他们开展技术沟通、团队协作,共同为解决企业难题出谋划策。

来源: 浙江省总工会    | 作者:高华    | 责编:邓翠芳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