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让浙江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

  在浙江,“互联网+”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词,各行各业的运用也已经非常普遍,对浙江百姓的生活更是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试想连菜场里卖菜的菜农们都已经通过互联网改变了长期的工作生活习惯,并提高了效益,就更不要说义乌电商村的村民们了,当然还有因为互联网大会而有着翻天覆地变化的乌镇人民。

  乌镇:智慧养老惠及万余老人

T7$PS@07Y}(W`N)E{DV7AS6.png

乌镇:老人在真实户外运动体验机上体验打保龄球

  春天的乌镇,桃红柳绿,美不胜收。在地处桐乡乌镇镇区中心地段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一群老人正在一幢蓝白相间的四层小楼里安享晚年。这里不仅可以为老人提供文体活动、健康检测等服务,还通过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利用智能居家照护、远程健康照护等设备,让老人在家中就能感受到便捷的养老体验。

  “我们希望建设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是一个智慧养老项目。”桐乡市委常委、乌镇党委书记陶咏椿说,我们要为来乌镇创业投资者营造环境,优化服务,当好“店小二”。目前,全镇1.5万名老人均可享受到照料中心的服务,日服务老人逾500人次。

  应运而生的乌镇“智慧养老”线上平台,主要是通过为老人在家中安装“智能居家照护”、“远程健康照护”、“SOS呼叫跌倒与报警定位”等设备,并利用阿里云服务器、APP等进行远程管理。

  义乌:今年将规范提升40个电商村

  内贸、跨境、农村,这是近年来义乌电商业快速发展涌现的3匹快马。其中,农村电商不甘落后,呈现众多淘宝村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去年底公布的《浙江省淘宝村名单》显示,义乌的淘宝村从2014年的5个一跃增加至37个,占全省的13%;淘宝镇也从原来的1个增加至3个,占全省的15%——这两个数字使得义乌跻身全国25个淘宝村集群中声势浩大的“领跑者”。

  与此同时,义乌积极打造本土O2O农产品电商网站“绿禾网”,已入驻商户300余家、品类3000余种,2015年交易额达2400万元;青岩刘网货中心已入驻18家农业龙头企业、1000多种商品;淘宝义乌特色馆上线运营后,招引到100余家义乌企业入驻;“京东乡村”在义乌成立了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并招募200余名推广员。与此同时,农村电商的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以森山铁皮枫斗为主打产品的森宇集团,去年一年的销售额超过4000万元。

  电商正成为义乌农村经济的新引擎。当地的红糖借助网络畅销国内外,并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红糖节”等活动,为当地农村经济增添活力。眼下,义乌电商办还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百村电商”建设工程,全面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农村电商创业创新基地,力争在今年规范提升40个电商专业村。

  杭州:一款APP打通蔬菜流通上下游

图片1.png

杭州万寿亭农贸市场用户用“宋小菜”APP下单

  徐宏齐现在的生活很惬意。“以前买菜,凌晨1时就要赶到勾庄去进货,回来已经5时了,还要理货摆摊,一直忙到中午。现在都是手机进货,不用再日夜颠倒了。”能让他偷懒的这款APP名字就叫“宋小菜”。徐宏齐现场向作者演示了他的进货新招,打开APP,搜索尖椒,立马跳出一堆产品:福建大尖椒24斤纸箱装、山东大尖椒30斤泡沫箱装、海南大尖椒30斤纸箱装……

  徐宏齐指着手机屏幕说:“在‘宋小菜’上,一种蔬菜有很多种选择,比如辣椒,你要福建产的还是海南产的?要24斤装还是30斤装?外面用泡沫箱还是用纸箱?不同产地不同型号,价格也不一样……”看起来与上淘宝购物很像。

  徐宏齐说:“一是方便。我订的菜都会送到我摆摊的菜场附近,放在冷链小仓库里,推个小车去提货就行,不用再赶远路去批发市场;二是省钱。我算过了,菜品好,浪费少,省了来回跑批发市场的交通成本,再刨去一些杂费,算下来比去市场进货便宜10%至20%。”

  在杭州古荡、翠苑、萧山新农都、转塘几个比较大的农贸市场,以及城北粮油、滨江长河等大型二级批发市场,不少摊主都开始使用手机APP订菜。互联网+手机订菜,大有改变菜贩进货模式之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网信浙江 » "互联网+"让浙江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