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学习粉”微实践之入党十年 我的六个关键词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作出的重要指示,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亿万青年,尤其是青年党员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爱国意识。
  
  在第63界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外文版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受到追捧,欧美国家对中国共产党30年来取得的惊人成就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和兴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正成为世界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与政党研究“中国热”相悖的是,当下国内的一些青少年,尤其是青少年网民对中国共产党的“热情”似乎有些减弱。在网上,我们可以轻易地找到“黑”共产党的段子。追根溯源,这些段子和帖文多来自一些年龄并不算大,未曾见证过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国伟大历史的“网络喷子”。他们有意或无意制造出来的舆论戾气,对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党员自信造成了明显伤害。“载舟难、覆舟易”,党的地位是靠实干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党的成绩是靠一战一仗奋斗出来的,中国共产党绝不能丢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前苏联、前东欧的历史教训摆在那里,中国共产党下一步怎么看,怎么做,怎么说,怎么走,习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八个方面“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已经说得很清楚。笔者作为一名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员,结合入党十年来个人经历的一些人生片段,略作梳理,权当思考和小结。

1.jpg

  关键词:入党
  
  今年是建党95周年庆,全国8800多万党员共同的节日对于我,意义更加不同。今年是我入党的十周年。我是2006年4月,在大学里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那年我正好20周岁。都说“二十弱冠、三十而立”,记得当时在大学礼堂里,我与几百位同学一起宣誓入党,宣读誓词时的那种庄严感、荣誉感、神圣感,就像行人生的“加冠之礼”一样,令人热血沸腾,终身难忘。入党的10年,跨越了我人生最重要、最具有变化性、最能塑造人生三观和党性修养的十年。
  
  在我看来,入党是人生的一次洗礼,是人性的一段修为,是人格的一种养成,更重要的是,是对祖国光辉历史、现实当下、宏远未来的高度融入,作为一名中国青年,对祖国负责,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关键词:毕业
  
  我是2008年大学毕业的,那年恰逢全球经济危机,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度很大,校园里弥漫着惆怅与迷惘。
  
  离校前夕,班长召集我们开了一次党小组座谈会,主要内容是关于未来的人生规划。同学们的回答多在意料之中,大多围绕着找工作、读研究生,或者考公务员。但有一个女同学与众不同,她的未来规划是“做慈善”,身体力行地帮助他人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都笑她“有情怀”,认为是最不可行、最不成熟的幼稚想法。
  
  几年后,当别人在晒美食、旅游、心灵鸡汤或“加班狗”、微商时,那位女同学晒的却是到各种我们只在“穷游”书籍上去过的地方,鲁甸地震现场,印度的“垂死之家”,尼日利亚的贫民窟等等,都留下了她的脚印。她居然完成了我们原本认为最不现实的梦想。
  
  有时候,最“遥远”的梦想,也许才是最质朴的情怀、最笃定的目标、最坚定的理想。
  
  关键词:欧洲
  
  大学毕业后,我通过考试争取到了赴北欧做交换生的机会。一道旅欧的中国学生总共有近30人,其中不少在国内已经是共产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
  
  有一次,我们组织街头“海采”老外“中国印象”。我们提前准备了一批关于中国美食、中国景点和中国文化的问题,但在实践时我们却碰到了尴尬一幕。无论是瑞典人、丹麦人,还是波兰人、德国人,几乎都会在被采访前先问一句,“我会不会被共产党监控?”问及缘由,“老外”们多是从互联网上看到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独裁专政、白色恐怖”的网络谣言。事后,我们专门上网搜索了几个关键词,一些文章明显是不懂中国国情的写手操刀的,一些视频使用的文字甚至是越南语、朝鲜语,居然连“演员”也不是中国人。那一刻起,我对互联网舆论开始有了全新的认识,“网络不单是网络,而是现实的战场”。
  
  针对“老外”们的误解,当时身处欧洲的我们觉得有义务做点什么。后来,我们专门制作了一批关于中国城市和中国文化的微图集、微视频,反响挺好,也的的确确影响到了不少身边的“老外”朋友。
  
  关键词:奥运
  
  2008年是北京奥运年,巴黎街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金晶被抢火炬”事件。那段时间,我们也去了巴黎。我们亲眼见到巴黎街头贴着反讽北京奥运的漫画,其中一张街头漫画海报令人印象深刻,海报公然将奥运五环分离,中间用简体中文写着五个“自由”。
  
  北京奥运是全世界的盛会,承载的是人类最质朴、最具共性的美好愿望。当时还是学生的我们,第一次看到让人如此诧异、震惊、愤怒的东西,实在难以想象“民主国家”的某些群体居然会利用奥运会抹黑中国、攻击中国,难道这就是所谓人权自由、言论自由的体现?当着“老外”的面,我们撕毁了那些海报。
  
  关键词:城管
  
  “海归”当城管,很容易成为舆论焦点。我回国后就在城管办下属的一个事业单位工作,做的是传递城管工作指令的活。
  
  和大多数人想象的一样,初入城管时,我内心是有排斥的,认为是“浪费专业”,甚至是“荒废人生”。当时的互联网,嘲讽城管的段子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给我三千城管,看我收复钓鱼岛”“网络黑五类,城管排第一”等等,不胜枚举。“夏俊峰”事件、“临时工打人”事件等舆情更是把城管的形象“黑”到了低谷。
  
  当时我负责本单位的舆情应对和处置。网上过多的关于城管的黑段子激发了我的斗志,我和几位党员同事成立了舆情研究小组,有意识地研究了一些涉城管的舆情案例。一段时间后,我们很惊奇地发现,许多“黑”城管的段子居然都出自一批关联性很强的账号,以及几家商业营销公司。在发生涉城管舆情事件时,一大批现已被销号的公知“大V”居然“每次必到”、“每次必黑”。后来看得多了,我发现其实不只是城管,公务员、教师、医生、警察、党员、国企等各个在网络上“被黑”的群体,在发生舆情事件时都有类似的现象,我们调侃这是“流水线黑”现象。从那时起,我注册了专门的微博账号,在网上公开发声亮剑、驳斥谣言。
  
  关键词:网信
  
  因工作调动,后来我从事了基层网信工作。互联网是一所“最大的大学”,“大学课程”每天都在变,有看不完的“书籍”,有学不完的“知识”,有可以不断深入研究的“鲜活”舆情。
  
  接手网信工作没多久,我们当地发生了轰动全国的群体性事件。我和另外一位党员干部赶赴现场处置舆情,亲眼所见被网络舆论煽动的群众对警车、急救车等公共财物打砸抢烧,亲眼所见被网络谣言挑动的愤怒的群众截堵高速、冲击政府,一些市民甚至被恶徒胁迫着参与“罢课罢市”。我震惊极了,48小时不眠不休地处置舆情,引导舆论、对抗谣言、公布真相。在那次事件中,我真正切切地看到了网络谣言的恐怖威力,并“挖”到了网络势力利用金钱等手段煽动舆论、炒作谣言的线索和幕后“黑手”。
  
  也是在那次事件中,我在网上遇到了一支自发支援我们应对舆情的力量,他们有些是党员,有些是团员,而更多的是群众;有些是体制内的,有些是体制外的,还有些是海外华人;有些是阅历丰富的长者,有些是满腔热情的爱国青年。正是有了他们的大力支援,我们在网上战斗中最终取得了胜利,形成了正能量传播的大势。
  
  现在,我也是网络“战士”中的一员,当各地遭遇舆情危机也常会搭一把手。网信工作是很艰苦的,“每天自发多干五个小时”是工作常态。
  
  于我来说,我的入党十年是饱满且幸福的。“行百里者半九十”。毋庸置疑,未来的道路不会只有鲜花和掌声,更多的将是荆棘和坎坷。越是在风静浪平时,越需要清醒地认识自己,不贪功冒进,不畏首畏尾,真抓实干、踏踏实实走好走稳每一步。我相信,只要做到对自己负责,对事业负责,对信仰负责,我们的人生路必将一路闪亮。
  
  与和我一样的年轻人共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网信浙江 » “浙江学习粉”微实践之入党十年 我的六个关键词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