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跨年夜,32岁的程雷在成都度过。在他乡跨年,需要传送的祝福可不少,但整整一晚上,程雷的短信收件箱只响起一次铃声,还是某家银行发来的新年祝福。与此同时,他手机里的各个微信群,却是闹腾了一晚上。这让他有些感慨:十多年来,我们的贺年方式发生了太大变化,从贺卡到电话,从短信到彩信,从QQ到微信,贺年方式的变迁见证了时代的发展。
工信部数据显示,在拜年传统上曾连续多年独占鳌头的短彩信已连续三年下滑。与此同时,网络红包、微信拜年等新兴方式逐渐兴起,工信部表示:“春节期间移动数据流量消费爆发式增长。微信拜年、网络红包等互联网企业推出的春节特色服务已成为春节娱乐的主流方式。”
这几年,网络贺年成主流——
2016年2月16日,工信部官网发布春节期间通信业数据。数据显示:2016年除夕当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80.8亿次,是2015年的8倍,参与人数达到4.2亿,微信红包收发峰值达每秒40.9万个。
贺新年祝福廉价了?感情变淡了?
专家:核心价值理念未变 只是表达方式变了
“其实,无论是写信、送贺卡、发短信还是发微信,只是方式变化而已,过年最根本的亲情体现还在,这是中华民族亲情最重要的表现。”著名民俗学家袁庭栋认为,目前微信拜年、网络红包的兴起,“只是新科技手段的出现,更方便便捷的方式出现让它普及,以后也会有更方便的手段出现,层出不穷,这是很正常的。”
那些年,我们这样贺新年——
还记得,那些年我们忐忑又激动地打出的新年电话吗?还记得,那些年我们精心写就的新年信件,精心送出的新年贺卡、精心编辑的新年短信吗?
写信:纸墨方寸间 尽道一年事
电话:一声“新年好” 回忆仍甜蜜
贺卡:一张张贺卡“全是青春的回忆”
短信:祝福的短信 跨年夜“轰炸”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网信浙江 » 短信不流行?网络时代该如何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