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是“马日”,有个说法:下田备春耕,穷气送出门。农民从今天开始要准备春耕了。而在宁波、杭州的一些地方,按风俗,农村还要忙着搭戏台、蒸猪头,春节的热闹还在继续。
从正月初六到正月二十的14天,在宁海的各个村庄会接连举办灯节,人们管这个年俗叫“灯头日”。
村子之间约好日子,如长街村是正月初六,大湖村是正月初八,山头村则是正月十三。当天,村子张灯结彩,所有亲戚要到村里拜岁。
“灯头日”里,主办方村庄为了娱乐气氛,往往会请戏班子来演戏。多的时候,戏班子分好几班,连日连夜演,所有戏台不脱空,村里的男女老幼,都要出来凑凑热闹。
这一天,人们还要分享小吃。一种叫“团子”,用粳米粉做皮,加入白萝卜丝、虾皮、肉丝等馅料,还有一种叫“圆子”,用糯米粉做成。两样东西合起来,就是“团团圆圆”的意思。
今天,在淳安县还有一场庄严又好玩的活动,已经延续了800多年,叫“猪头祭祖”。
“猪”,同“朱”、“祖”谐音,猪头祭祖,是宋朝理学家朱熹的子孙为供奉祖先而流传下来的民俗。村民或捧、或提、或挎、或挑着猪头进入朱氏祠堂,足足有100多只,将十余张红漆桌摆满,大红大绿,花枝招展。
祭祀完毕后,大伙儿会相互议论谁家的猪头更漂亮,谁家的猪头分量更足,由族长或村里有威信的人带领,对猪头进行评比。一年一度的赛猪头,也形成一种纯朴、务实的励志氛围,简简单单,倒也实实在在。
春日送穷,如今不太常见了,但说法还在。
《岁时杂记》记载:“人日前一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传说女娲造人在初七,所以“人日前一日”就是初六。
送走穷,就是希望来年生活红红火火。各地送穷的形式各不相同,最简单一些的,就是用纸剪出一个人的形象,然后将屋内的尘土扫到一起,送到门外,用鞭炮炸之,就等于是送穷了。这个时候,大家再一起开开心心地为来年的生活许个美好心愿,这一年都就顺顺利利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网信浙江 » 浙里过年丨亮灯唱戏不眠夜 春节的热闹在"浙"里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