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我国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进程。相对于中央媒体和省市媒体,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起步晚、发展存在一些困难,到底该如何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本文从建设目的、目标用户和依托资源等方面为你解读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问题和出路。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四种模式
有不少县域已开始进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从建设资金和依托平台两个方面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分为四种模式:财政依托型、市场经营型、入驻省市媒体云平台型和入驻中央媒体云平台型。
一、建设资金:财政依托型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背景可以分为服务国家建设和提升地方宣传两类。
1、服务国家建设:延庆模式
基于服务保障奥运会、世园会等国家重大项目,延庆融媒体中心贯穿落实中央市委决策部署,以服务国家发展建设为首要任务,探索出了国内首家“广电+报业”的融媒体模式,同时也为打造延庆城市品牌提供了传播保障。
在中央和地方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延庆从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实施媒体融合:对内层面,整合延庆报、延庆电视台、延庆广播中心和新媒体(微博、微信、抖音)等传播资源;对外层面,延庆融媒体中心与人民网、光明网等中央媒体合作,借鉴其媒体融合经验与其在人才、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推动自身融媒体中心的建设。
2、提升地方宣传:玉门模式
基于县域经济基础薄弱、人口数量较少、传媒市场有限等问题,玉门市广播电视台在中央媒体融合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建设了“一中心四系统+爱玉门App”的融合媒体共享平台,构建了广播、电视、微博、微信、Web、App、户外大屏、全城免费WiFi的传播矩阵。
“一中心四系统”是指以祁连云为中心,构建报道指挥系统、融合生产系统、全景演播室系统和媒资管理系统。基于该平台,玉门广播电视台一方面整合优化传播能力,打通了内部和外部渠道,另一方面将服务功能加入到微信、App等融合产品中,为用户提供了相关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
二、建设资金:市场经营型
长兴传媒集团从2011年开始探索融媒体建设,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全域融合的中央厨房,在内容生产和经营融合方面效果显著,近三年的营收都在2亿元左右。
在融合策略上,长兴传媒以建设移动为优先战略,推出了短视频、掌心传媒、掌心音频、微直播、微游戏、VR等多种类型的融媒体产品。在技术创新上,利用直播、无人机等技术探索融合传播,并自主研发了融眼智慧系统等媒体融合软件。在人才培养上,启动“万物生长”等培训计划,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式。在产品创新上,长兴媒体基于长兴帮频道和长兴帮App推出了“电视看单,手机下单”的电视+电商模式,同时长兴帮App还提供了吃、喝、玩、乐、购等O2O服务、本地资讯服务和政务公共服务。
在经营模式上,长兴传媒探索多元经营模式。开展以活动和视频为主的媒体类服务:在活动方面,长兴传媒提供全流程一条龙服务,活动策划、现场直播、推广报道,每年开展上百场活动,创收超过1000万。在视频方面,以纪录片、宣传片为主,吸引了湖南长沙、本市湖州和邻县安吉等地的单位前来寻求合作,承接外面的视频制作工作量占到日常工作的一半以上。
三、入驻平台:省市媒体云平台型
在媒体融合进程中,一些省市媒体推出的媒体融合产品将县级融媒体中心纳入其中,并为其提供技术、资源、运营等方面的支持,例如津云和长江云。
以津云为例,天津北辰区基于津云建设了“津云北辰”融合中央厨房,区域内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可以入驻到“津云号”,并可以利用津云大数据为新闻的采编发提供数据支持,并实现信息的内部融合,进而实现“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多平台互动”。利用津云,北辰融合媒体中心可实现对全区“播、报、视、网”媒体的集中高效指挥、协调和采编调度,实现流程无缝对接、数据共享。
四、入驻平台:中央媒体云平台型
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为代表的中央媒体是我国媒体融合的第一矩阵,在县级媒体融合过程中,中央媒体可以将县级融媒体中心纳入自己的融媒体框架中,同时基于自身的相关优势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运营支撑。这些优势包括成熟的融合技术、优秀的融合人才、优质的传播资源、丰富的运营经验和先进的运营理念。目前,一些省市县级媒体已经入驻了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如湖南日报社、河南报业集团、广东珠海、新疆奇台等。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传播
一、内容
县级融媒体中心在传播上要依托本地的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一方面是为目标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传播内容,另一方面是与省市和中央媒体形成差异化。例如,安徽省肥西县利用刘铭传故居等淮军文化优势,进行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传播。
同时,县级融媒体中心还需要将县域的政务公共服务融入到融媒体产品中,例如公积金、婚姻登记预约、机动车违章记录、医疗挂号等方面的公共服务。
二、渠道
县级融媒体中心要整合传播资源,解决功能重复、内容同质、力量分散等问题,构建具有现代传播能力的新型融媒体传播矩阵,打通报业、广电、客户端、新媒体(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等平台。
三、用户
县级融媒体中心要打通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连接用户是县级融合中心建设的工作重心。那么,县级融媒体中心主要服务哪些用户呢?
从职业划分方面来说,公务员关注的资讯以政务类、经济类、文教类为主,经商人员关注的资讯以经济类、服务类为主,普通居民关注的资讯以文教类、生活类、娱乐类、服务类为主。
从人口地域方面来说,本地用户关注的资讯以文教类、生活类、娱乐类、服务类为主,外出人员关注的资讯以文教类、生活类、服务类为主,外来人员关注的资讯以经济类、文教类、娱乐类为主。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问题与出路
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主要面临着体制、人才、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说,在体制方面,长久以来县级报业、广电和县委宣传部分工不同、各行其是,部分工作人员人浮于事、观念陈旧。在人才方面,县级融媒体中心急需懂业务、会经营、有前瞻性的“一把手”,具体的业务开展需要专业的融媒体人才,如直播、无人机使用等。在技术方面,县级媒体技术有限,融媒体技术门槛高、专业性强。在资金方面,县域范围经济规模有限,融媒体建设资金需求量大。
一、问题
1、传播覆盖面不广:受传播内容和传播能力的限制,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覆盖面不广。例如,部分本地新闻很难吸引外地用户的关注和传播。
2、传播内容低效: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盲目跟进新媒体传播,但在内容方面新瓶装旧酒,在形式上与新媒体传播不匹配。此外,还存在内容原创能力不足甚至抄袭等问题。
3、服务功能缺失: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以传播为主,在政务服务、文化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存在缺失,忽视了用户对融媒体产品的体验。
4、缺乏规模效应、规模价值: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建设思路上缺少顶层设计,没有考虑与省市和中央媒体融合形成联动,局限于地方传播。由此也导致其缺乏规模效应和规模价值,对今后的融媒体管理也有影响。
二、出路
1、以用户为中心,以服务为抓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要以用户为中心,围绕用户需求,在提供信息传播的同时,提供政务服务和文化服务。例如在融媒体产品中加入公积金、交通违章查询、医疗挂号等政务服务和地方历史、文化活动等文化服务。
2、培育融合人才队伍: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要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首先是选用符合融媒体建设要求的新型“一把手”,同时要培养和引进符合融媒体传播的新型人才。此外,还需构建以融合传播为导向的薪酬体系,激励融合传播人才的发展。
3、构建融合平台: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建设融合平台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经济、人才等方面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构建方式,包括自建平台、合作建设平台和入驻省市或中央媒体平台。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平台的本地化和适用性。同时,基于融合平台探索流程再造,打破壁垒,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4、多元经营: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除了依托中央和地方专项财政资金的支持外,还可以面向市场探索多元经营。一方面是承接地方活动和视频等媒体类业务,另一方面是探索大数据、智慧城市等跨界类业务。经营形式可以是自主经营,也可以是合作或合资经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网信浙江 » 干货!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4种模式+4大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