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唯文明方行远

  网络社区的虚拟性、网上发言可隐身的特点,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一些人的羞耻感,使其表达趋于放纵、粗鄙,以之发泄戾气,或获得某种违禁的快感。

00.jpg


  对网络语言的粗鄙化,近年来,一些人士广泛呼吁声讨,一些社团倡导、推动净化网络空间,有关部门加强监测、研究和引导,逐步凝聚起了社会共识,局面有所改观。但仍有一小部分人把心思用在了对粗鄙词的遮盖、“雅化”上,换汤不换药。粉墨之后,仍是污秽粗鄙的内芯。
  
  古人有“无隐”之说,但这是指无所隐讳地直言正谏、不隐瞒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实际上,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生活的出现,人们就有了禁忌、避讳。就语言而言,“塔布”现象广泛存在于不同民族和社会生活形态之中,这是就“禁止”方面而言;从积极方面说,被尊为万世师表的孔夫子,既有“非礼勿言”的告诫,更有“不学诗无以言”的教诲。我认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知耻而有所不为,代表的是维系社会正常演进的先进文化。与之对比,今天网络上俯拾即是、触目可见的以猥亵当幽默、拿粗鄙作豪放的做法,是与文明相悖、与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相对的。
  
  网络对现代生活的改变和影响是革命性的。但是,网上虽具有一定程度的“虚拟”特点,却实在是现实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因此,网络不应、也不能在法律的约束之外、在文明的影响之外。
  
  雅言传承文明。雅言,不仅是通用语的古称,也应该是典雅、文雅、风雅之言。法律、文明、公众不能允许网络持续出现乱象,不能允许在网上无底线粗野地詈骂,不能允许粗鄙词不断释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符,不尊重人道、人性,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背离的戾气。
  
  从上网者角度言,应该有“慎独”的精神,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自觉用“有道德的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追求“慎独”的高境界》一文中言:“要不断加强自律,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我们要使网上的自己和现实生活中的自己从本质上相一致,而不应像《聊斋》中的“画皮”般相背离。
  
  互联网在发展中,有国际化和共性的一面;也因为汉语和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孕育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因其生动、多样、富于表现力,以及与当代生活、特别是与青年一代思想感情紧密联系的特点,而受到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和竞相模仿。事物发展中出现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是必然过程和自然规律,关键是要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监测、研究,并引导社会规范使用。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对处于当前发展阶段的网络语言而言,唯文明才能行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网信浙江 » 网络语言唯文明方行远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