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言|让网络民意“疏而有道”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中国7亿网民在线,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里,领导干部就要到哪里去。如何善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令其“疏而有道”,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

  浙江是数字经济的先发省份,也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如何在带动数字经济繁荣的同时,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互联网便民服务、引导舆论、反映民意、凝心聚力的作用,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时“在线”,是浙江网信事业发展面临的时代新课题。
  
  前不久的全国两会上,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网络平台的数据共享、信息互通,正是推进“最多跑一次”、乃至“跑零次”的关键所在。截至2017年11月30日,浙江省级网上办事事项达到797项,占全部事项的79.7%。2017年底“最多跑一次”的实现率和满意率已分别达到87.9%和94.7%。在衢州的“通衢”网络问政平台上,69个市属部门、6个县市区、32个城市社区入驻,一年内共收到网友问政4988条,同比增长57.5%;在绍兴的“民情在线”网络发言人平台里,党委书记、市长、网络名人与网友“零距离”对话,共话区域发展;杭州萧山,“24小时不下班的网上政府”,全天候为网友提供智能服务;宁波镇海,集网站、微博、客户端等于一体的网络问政问效平台,在高效运作中化解难题、打消疑虑……这些探索,让网络空间成为民意集散地、诉求反映场、沟通新渠道,也让网络民意得以正常释放、疏解。
  
  建好民情平台,是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基础。要让群众有表达诉求的渠道和平台,既要开通网站等侧重单向传播的传统网络渠道,也要利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双向互动并行的新型渠道;既要根据属地特点,集中精力打造网上纠纷调解品牌,也要根据网络特性,分门别类开通多元化的网上纠纷调解账号矩阵。
  
  重视民声诉求,是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关键。网上声音是群众网下情绪的投影,以民声见实效,正是政府衡量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网民反映的问题,不论是大的还是小的,容易解决的还是困难重重的,普遍性的还是个体性的,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网民的客观诉求,都需要政府认真对待、耐心倾听,以珍而重之的态度,倾听不同意见、分析各类诉求,进而分门别类加以解决。
  
  推动民意表达,是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根本。对网络舆论出现的少数“情绪化表达”,可以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强化正面引导。通过说在行的话、说在理的话,说贴心的话、说动情的话,说得体的话、说合适的话,说有见地的话、说有水平的话,运用“网言网语”来拉近距离、廓清错误、化解戾气,积极推动网民敢于、勤于、乐于在网上与政务号、蓝V号、红色账号“交朋友”。
  
  强化民智集纳,是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重点。“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网民的观点和想法可能五花八门,但其中不乏闪光点。对于这些“民间智慧”,政府不可轻易丢弃,而是要及时集纳吸取,使之最终在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有效展现出来,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建设才能因之而更“接地气、通网气、有人气”。
  
  下一步,浙江将有效整合各类网络民意平台,打造更加统一、便捷、高效的政府服务平台,打通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信息共享的“任督二脉”,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打破信息孤岛,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加通畅、平台更加完善,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激发更多正能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网信浙江 » 哲言|让网络民意“疏而有道”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