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浙江省创新深化大会召开,缙云县再夺2022年度“科技创新鼎”。谈及“夺鼎”,缙云县委书记王正飞心潮澎湃,“作为加快发展地区,必须要有争先的信心和决心,‘科技创新鼎’见证着我们过去创新创造的能力,也激励和鞭策我们,以更大的力度更创新的思维来推动缙云的发展。”
近日,浙报集团、潮新闻启动“潮涌之江·对话县委书记”大型融媒体访谈活动。围绕山区县创新发展、文化传承与弘扬、乡愁富民与共同富裕等话题,王正飞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党委书记姜军,解码山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展望缙云高质量发展蓝图。
访谈现场。戴利强 摄
有一种力量,叫创新
今年5月,山区小县,迎来“高光时刻”。缙云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神农鼎,实现了大禹鼎、平安鼎、科技创新鼎、浙江制造天工鼎、神农鼎“大满贯”。
如何跨越关山的阻隔,冲破区域的沟壑,冲破思维的边界?这是山区县普遍面临的发展之问。缙云用“五鼎”,作出了铿锵有力的回应。
“缙云拿下五个鼎,实现‘鼎鼎’有名,代表的是县域综合发展的成效和质量。”王正飞在访谈中说,欠发达地区要加快发展,只有比别人跑得更快。而创新,是山区加速奔跑的源动力。
回溯上世纪八十年代,缙云以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为原点,以深耕科技创新领域为支点,成功打造中国锯床之都。缙云制造的锯床,已占据了国内七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缙云县新区全貌。缙云县委宣传部供图
步入新时代,如何在创新中求变革?山区县亦有破解之道。
缙云将工业作为创新的主战场,拿出力度空前的科技新政和产业创新基金,超前布局县内县外两个“3+N”创新动力体系。县内,以中心城区、丽缙高新区和丽水高新区3个科创平台为牵引;县外,以杭州、上海、深圳3个科创飞地为跳板,搭建起“招引、落地、培育、产出”全生命周期项目服务机制,集聚起各类高端人才和创新要素,探索生态工业发展新模式。
放眼缙云的产业版图,已形成了机械装备、短途交通、智能家电、健康医疗等四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242家自营出口企业与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直接经贸往来,培育了天喜厨电等本土企业,孵化了臻泰能源等新兴科技企业,引进了德国肖特等世界一流企业,实际利用外资实现翻番。
缙云丽缙高新区。缙云县委宣传部供图
连日来,丽缙高新区,德国肖特集团投资的中硼硅棕色玻管产线正加速运转,一批批菲奥来®B10棕色玻管实现量产,这是肖特首次将玻璃熔炼核心技术引入中国。2012年以来,德国肖特集团三度投资缙云,缙云,成了肖特集团最大的海外投资地。
王正飞在对话中提到一组数据:县本级财政科技拨款从2018年的0.42亿元上升至2022年的1.89亿元,年均增长达45.65%。
数据背后,是创变的决心。缙云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创新论英雄”,建立起五个层级全域辐射的企业自主创新研发体系,让企业唱“主角”。全县2500多家企业,你追我赶,不仅“比规模、比利润”,更是 “比设备、比研发”。
日前召开的全省创新深化大会上,一家浙企的身影再度亮相:浙江金马逊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二度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公司2003年成立后,干的就是一件事,一门心思开展精密导管成形技术及成形设备的研发攻关,突破多项行业共性技术难题。”谈及发展,公司董事长林伟明不禁感慨。
山区的发展,绝不止步于此。王正飞坦言,“在制造业的品质化、高端化、智能化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一道光芒,叫文化
演播厅访谈现场,一幅剪纸作品颇为“打眼”,跟传统剪纸不同,既不用红色纸张,也不是简易的单层结构,7层的彩色剪纸上,层峦叠嶂的鼎湖峰跃然眼底。
“鼎湖峰,是缙云的符号,也是黄帝文化的标志。”王正飞说,“去年,黄帝文化写入了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刚刚召开的省委全会上,再一次把黄帝文化作为浙江省委要打造的文化标识之一,写到了《决定》当中去,既给了缙云信心,也赋予了缙云更大的使命和责任。”
创新因子潮涌的山区县,洋溢着“工业风”,也流淌着“文化味”。缙云,是全国唯一以轩辕黄帝名号命名的县,缙云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始于东晋、兴于唐宋元、延绵至今,成为浙江省唯一经批准的由省政府主办的祭祀类节庆活动。
10月23日,鼎湖峰下,祭祀大院,再次响起了熟悉的钟声,与雄浑的鼓声相合,回荡山间。癸卯(2023)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凝聚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让黄帝文化有了全新演绎。
癸卯(2023)年仙都黄帝祭典活动现场。通讯员 雷宁 摄
在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大命题下,如何对祭祀黄帝文化再作创新,推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王正飞看来,要把仙都黄帝祭典作为打造现代文明重要的平台和载体来推动。
缙云正大力实施传承和弘扬黄帝文化解码、精品、浸润、展示、传播、转化、数智、筑基等“八大工程”,与全国各地11家单位结成黄帝文化联盟,注册成立黄帝文化书院,更大格局推动黄帝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黄帝文化融入城市基建,雕塑、绘画等各类文化标识,让街头巷尾处处流淌着文化底蕴;黄帝文化融入文旅业态,“黄帝养生游”、“黄帝文化游”等康养、研学线路,让传统文化有了具象化路径;黄帝文化融入特色产业,让轩辕黄茶、轩辕黄酒、缙云爽面、黄帝文化康养产品等走俏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项目在缙云集聚。
黄帝文化浸润的山城,已悄然变了模样。
有一抹亮色,叫五彩
今年6月,缙云县壶镇镇联丰村党总支书记楼干强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村支书代表,登上第十七届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讲述中国农村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千万工程”带动下的蝶变故事。
10分钟的演讲里,楼干强用一个个小故事,回溯了联丰村从环境整治到发展美丽经济的历程,分享乡村建设与发展的“活真经”,赢得了各国嘉宾的点赞。
“第一步变干净,第二步变漂亮,第三步有特色。”楼干强在发言中说,六年时间里,通过全村人的努力,联丰村从“脏乱差村”变成了有名的“花园乡村”,从六年前集体欠债100多万的后进村变成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百万元的“富裕村”。2022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万元,约是全国的4倍。
如今,步入村子,幢幢房屋整洁靓丽,家家户户门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褪去陈旧杂乱面貌后,焕发生机的联丰村,是缙云协调处理乡愁富民与共同富裕之间这对关系中的生动掠影。“千万工程”20年,缙云全县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002年的3.97 缩小到2022年的1.89。
缙云黄茶基地。缙云县委宣传部供图
城乡之间,还跃动着别样色彩。“烧饼、茭白、黄茶、杨梅、梅干菜的颜色,构成了五彩农业的底色。”王正飞说,以“五彩农业”为代表的乡愁富民产业,就是农民身边实实在在的就业,也是老百姓腰包鼓起来的产业。
王正飞口中的“五彩农业”具体指的是,“两黄”缙云烧饼、缙云黄茶;“两白”茭白、缙云爽面;“一红”杨梅;“一灰”缙云麻鸭;“一黑”梅干菜。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乡野土货,构成了“五彩”的共富谱系,创出了76亿元的全产业链总产值。
缙云土爽面。缙云县委宣传部供图
以梅干菜为核的缙云烧饼产业,年产值从2013年的2.3亿元攀升至2022年的30.2亿元,带动从业人员超4万人;“茭白—麻鸭共生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累计实施茭鸭共生面积超10万亩次,核心保护区亩产值逾3万元;缙云黄茶规模化种植面积1.35万亩,产值超1亿元……一条有“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的共同富裕新路子愈走愈宽。
农业在增色、文化在提质、产业在变革,缙云,这片150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时刻涌动着的,是变化。“加快发展地区,始终自我加压,永不停歇!”正如王正飞所说,新一代创变者,正在县域发展新路上留下新脚印。
来源:潮新闻 | 撰稿: 邬敏 叶锦霞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