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本站专题 > 浙江有礼 > 浙江礼记 > 春节 新闻详情
嘉兴村晚何以常演常新?
发布时间 | 2024-02-06 09:04:25    

   1个主会场,6个分会场,700余家文化礼堂齐迎新春。

  2月4日晚,平湖新仓镇秦沙村文化礼堂内人头攒动,好不热闹。2024年嘉兴“村晚”,就在这里“热映”。

  非遗与流行结合,越剧与R&B结合……现场,12个节目各有千秋,地方文化呈现百家齐放。

  一场村晚如何呈现特色文化?每年都在办的村晚究竟新在何处?嘉兴又是如何展示这份“新”的?不妨让我们一起走进村晚,好好感受一番。

  今年村晚有何新看点

  锣鼓喧天,欢声雷动。热闹,是今年村晚要达成的关键词。

  晚上7时许,只见金龙与红狮从观众席中一跃而起,口中还不断掉落福袋,这些都是桐乡舞狮队为村民们准备的小礼品。

  “好”“再来一个”……现场迎来了第一个热闹的小高潮,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也正式拉开帷幕。

  “今年我们村晚的一个特别之处是,在12个节目中,语言类占到了四分之一。”今年嘉兴市“我们的村晚”总导演姚加贝介绍,晚会主体部分共有三个篇章,每一章都由语言类节目开篇,篇章主题从故事讲述开始娓娓道来。

        嘉兴.jpg

  新仓镇2023年《“新”火相传》剧照

  作为本次嘉兴村晚的主会场,新仓尽显“东道主”之谊,最先开始了“说故事”——

  音乐情景剧《“新”火相传》演绎了村干部李洋提出要尝试引进产业园培育草莓新品种,造福村民。因自家土地要被征用,从最开始遭到母亲的不解与质疑,到李洋用实际行动证明,“新仓经验”可以带着村民们走向无限光明的奔富路。舞蹈演员们也将充满新仓特色的“白草莓”饰演得活灵活现。

  “说好新仓故事,传承‘新仓经验’,这是我们做这个音乐情景剧的目的。”《“新”火相传》导演顾雨婷说。12个“白草莓”舞蹈演员和7个说故事的主演,共同演绎了“新仓经验”给新仓带来的改变。

  当然,村晚不仅是一场包含各类节目的娱乐活动,更是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举办村晚,村民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和文化,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团结。同时,村晚也是为年轻一代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和经验提供了机会。

  说好了经验,传承非遗文化也是一大重头戏。比如村舞《蚕猫乐》说的就是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的省级非遗文化——蚕猫。

  “一张小桌椅,一杯炒米茶,听着爷爷讲,蚕猫故事长……”舞蹈从土生土长的村民“爷爷”视角,通过跟孙辈互动,讲述了村民对家乡民俗文化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浓浓的乡愁,描绘了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曹王村如诗如画的共富图景。

  “蚕猫是我们余新镇的非遗文化,以‘宋元民俗·江南曹王’为主题打造的曹王村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将在今年完工,结合非遗创作这个词,也是希望大家通过这首村歌能看到我们形态美、人文美、产业美的曹王村。”《爷爷的蚕猫》作词者朱娅如是说。

  村晚离不开农村,农村离不开农民,农民离不开热爱的土地。农民演,农民看,是嘉兴村晚一直秉持的原则。

  海边渔民、山区果农、务农村嫂、乡村致富带头人……嘉兴各地的农民群众纷纷登上村晚舞台,带着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剧小品、村歌、村舞等,为大家带来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文化大餐。

  为什么是新仓?

  今年的嘉兴村晚,为什么选择新仓?

  或许,离不开新仓镇这些年的乡村文化建设。近年来,新仓镇努力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成为集学教、礼仪、娱乐于一体的长效型农村文化综合体。

  其中,秦沙村文化礼堂以“韵律型”为特色,配备了声乐室、羽毛球室、篮球场等设施,可同时容纳近千人使用,并于2021年被评为省级“律动”主题文化礼堂。

  “最近外面天气比较冷,在室内打篮球更加舒适方便。”新仓镇篮球爱好者孙志刚说,秦沙村文化礼堂的室内篮球场也是人气很高,这里还举办过多场高规格的赛事,他们也经常来这里观赛。农村文化礼堂已然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新的“打卡点”。

  挖掘“一村一品”特色文化,讲好礼堂“独家故事”,也让新仓镇的文化礼堂持续“升温”。通过常态化开展“礼堂日”系列主题活动、承办“村BA”篮球赛、举办“白鱼望娘节”、开展“平湖后生”理论宣讲等形式的活动,使文化的现代化触角在广大乡村延伸,让礼堂里宣讲声、歌唱声、助威声、欢笑声不绝于耳,极大丰富了乡村文化内涵、激发了乡村文化活力,持续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让文化礼堂成为百花齐放的精神家园。

  事实上,文化之于一个农村、一个地区,意义不言而喻。文化礼堂,是众多浙江农村最耀眼、最引以为傲的标志之一。

  目前,嘉兴共有791家农村文化礼堂,是全省率先实现农村文化礼堂行政村全覆盖的地级市。

  自2013年以来,嘉兴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超20亿元,建成南湖、秀洲、嘉善、海盐、海宁、桐乡6个省级农村文化礼堂示范县(市、区)、37个示范镇(街道),建立起72名镇级文化下派员、1176名村(社)文化专职管理员的“两员”队伍,每年在礼堂开展各类活动5万场次,惠及群众超150万人次。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分享诗歌中有关‘善’的故事,大家知道什么是‘善’吗……”近日,在南湖区新丰镇竹林村晓弦诗文展览馆内,一场关于“善”文化的诗歌分享会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文化村长”俞华良正为台下的小朋友们分享着自己的创作经历,让孩子们在诗歌中感受“善”文化。

  “革命烈士盛阿贵,出身姚庄陈天浜。从小给地主把长工做,受苦受难度时光……”一曲评弹新编《盛阿贵》唱出了革命烈士盛阿贵为革命不畏牺牲的壮烈故事。弦索叮咚,琵琶低吟,不久前,嘉善县姚庄镇桃源书场内别开生面的“红色”演出,吸引了不少姚庄人前来欣赏。

  文化礼堂就是发扬农村文化最好的载体,因此也是承办村晚的首选。那么,在信息和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今天,村晚为什么还能吸引人?

  究其原因,不过是最“土”的乡味承载最浓的乡愁。纵观平湖各地的村晚,节目源于乡村、源于群众,关注的是乡土、承载的是乡音、凝聚的是乡情。

  村民们用自编自演的“草根节目”,打造属于自己的春节文化大餐,展示了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点亮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年味。

  比如新埭镇的鱼圻塘村,素以“四大抗金”名将刘锜和大蜡烛、大戏台、大锣鼓而闻名于江浙沪,该村的村晚已连续举办了七届,每一届都以“四大”为特色,不但较好地传承了传统文化,展现了该村文化兴村取得的成果,更以贴近村民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令村民喜闻乐见。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家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在口袋鼓起来、生活好起来后,精神饱满起来也是美好生活的题中之义。越来越多农民希望把好日子唱成歌、绘成画,村晚正好为群众提供了一个舞台。

  办好“村晚”,让活动更接地气、更具人气、更有烟火气,不仅是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所指,更是乡村振兴的内核所在。

  把文化种子“种”在基层

  对于乡村文化建设,嘉兴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

  比如791个文化礼堂,在“课代表”嘉善县、桐乡市的农村文化礼堂以及南湖区的社区文化家园的带动下,创新出了三个分类九种模式的农村文化礼堂管理运行模式。

  2023年11月,嘉兴又在全省率先实施文化特派员选派机制,首批153名文化特派员赴153个重点打造村(社区)启动为期2年的文化特派工作。

  其实,嘉兴早在2013年就建立了“文化两员”制度,即镇级文化下派员和村级文化专管员,文化特派员则是在“两员”队伍基础上创新建立的升级版,他们大多是市级或所在县(市、区)文艺领域的领头人,把文艺资源送到村里、送到群众中来。

  “文化特派员下派旨在缓解基层文化建设中专业人才缺乏、文化供给不足、“造血”能力不强等短板和问题。”嘉兴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文化特派员制度,相当于开出了文艺事业下村的“直通车”。根据选派要求,文化特派员队伍将广泛开展宣传宣讲策划、文化业务培训、阵地管理提升、文化品牌打造、文化资源挖掘等,这些内容相比文化下派员、文化专管员、文艺村长等来说,既有互补融合,也是拉高标准,更顺应当下乡村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不仅要在乡村“送文化”,更要在乡村“种文化”。对文化特派员来说,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满足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而不是换个地方做项目,要深深地扎根基层,以“滴灌”的精神和方式,打通文化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只有把文化“种子”种在基层,才能真正激发乡村文化阵地和文化队伍的活力和潜力。

  不过,“种”文化,难点在两头支持。一方面,文化特派员要讲究方式方法,尊重百姓实际,真正融入村民的生产、生活中;另一方面,文化特派员不挤占乡村编制、不增加乡村负担、不收受乡村报酬,虽说热爱可抵岁月漫长,需要相关部门要做好保障,在强化文化特派员身份责任感同时,匹配相当的荣誉感。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相信在文化特派员的积极服务与联结下,乡村的“一池春水”将泛起更多美丽波光,百姓日子也将越过越有滋味。

来源:潮新闻    | 撰稿:见习记者 戴子函 通讯员 何振泓    | 责编:张晓欣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